下载此文档

中医药治疗痤疮22例疗效观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药治疗痤疮22例疗效观察
杜生强摘 要 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法治疗痤疮,其药物组成有银花30g,连翘15g,赤芍15g,丹皮10g,败酱草30g,野菊花15g,地丁20g,沙参15g,麦冬10g,黄芩12g,丹参15g,红花10g中医药治疗痤疮22例疗效观察
杜生强摘 要 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法治疗痤疮,其药物组成有银花30g,连翘15g,赤芍15g,丹皮10g,败酱草30g,野菊花15g,地丁20g,沙参15g,麦冬10g,黄芩12g,丹参15g,红花10g,生甘草10g。外用药为黄柏10g,黄连10g,川军10g,吴茱萸10g。用75%的酒精250ml浸泡2周后外涂患处。22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7例,好转3例,无效2例,%。
关键词 中医药 痤疮 疗效观察
痤疮又称粉刺、暗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中医认为该病多由肺胃蕴热,上熏颜面,致使血热郁滞而成,亦与平素过食膏粱厚味有关。笔者自2008年10月~2011年5月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中药治疗痤疮22例,取得很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就诊的22例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发病年龄9~32岁,平均22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13个月。
临床表现:初起时常表现为粉刺,分白头黑头2种,黑头粉刺亦称开放性粉刺,为明显扩大的毛孔中的小黑点,可用手挤出1mm左右的乳白色的脂栓,顶端为黑色。白头粉刺亦称封闭性粉刺,为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丘疹,不易挤出脂栓。粉刺可进一步发展为炎症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
内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法。基本药物:银花30g,连翘15g,赤芍15g,丹皮10g,败酱草30g,野菊花15g,地丁20g,沙参15g,麦冬10g,黄芩12g,丹参15g,红花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10天1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3个疗程。
外治法:黄柏10g,黄连10g,川军10g,吴茱萸10g。以上药碾碎,用75%的酒精250ml浸泡2周后取汁,用棉签涂抹患处,每日2~3次。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面部皮损完全消退,皮下无硬结,皮肤恢复光泽,随访半年未有复发;②有效:皮损明显改善,仅有少许丘疹及愈后半年复发者;③无效:治疗前后面部皮损无变化。
结 果
治疗结果:痊愈17例,有效3例,无效2例,%,其中痊愈患者中1个疗程5例,2个疗程10例,3个疗程2例,患者最多治疗3个疗程。
例1:患者,男,28岁,2009年5月10日初诊,主诉面部痤疮已有10余年,虽用过多种方法包括口服及外涂激素类药物、中药及美容院的专门治疗,效果不佳,症见米粒大小的痤疮遍布面颊及前额部,面颊部痤疮融合成片,色红,尖部有脓疱,整个面部出油较多,吃油腻、辛辣食物后症状加重,伴口苦、便干2~3天1行,舌苔黄腻,脉弦细滑。诊断为痤疮,属于胃

中医药治疗痤疮22例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