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画的笔墨造境.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画的笔墨造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摘要: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以书入画"是中国画造型的方法。笔墨在造型的同时也承载着作者精神的寄托,所谓"画如其人"是也。高境界的中国画的笔墨造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摘要: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以书入画"是中国画造型的方法。笔墨在造型的同时也承载着作者精神的寄托,所谓"画如其人"是也。高境界的笔墨,主要体现在笔墨和造型的结合中挖掘出笔墨的主观精神,这是画家成功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笔墨;以书入画;造境;笔墨精神
中图分类号:J222
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主要是依靠笔、墨来体现。在中国画中,笔墨除了用来造型外,还承载着作者的精神寄托。所谓"画如其人",就是笔墨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与艺术境界。中国画历来强调一个"写"字,即"以书入画",在作画过程中以书法的用笔入画。这才有"书画同源"之说。南齐谢赫"六法论"中的第二法是"骨法用笔",可见笔法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唐代张彦远讲:"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张彦远把"骨气"、"形似"都归于"用笔"上。而这"用笔"也就是"工画者多善书"的书法式用笔。
这种"以书入画"的方法,其实是一种以书写式造型的方法。清代画家石涛讲:"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对于"一画",潘天寿曾解释为"一画者,一笔也。即万有之笔,始于一笔"。石涛的"一画"法其实是讲笔法,讲"以书入画"的直画法。直画法就是直接落笔,绝无涂抹、描摹。这是一种一笔成形(如写意画中的一笔竹叶、一笔兰花、一笔花瓣等)、直写为画的画法,即古人所讲的"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画法。这种"直写为画"的方法,不描摹、不游移、见功力、见法度、见性情、见品格。欣赏者看到的虽是结果,却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学问修养、品格气质。这是一种由视觉观赏到心灵体验的欣赏过程。但心灵所体验到的是个性的生命力,是人的精神。
无疑,笔墨在造型的同时也承载着作者的精神。这种精神包括文化方面的和情感方面的,即传统画论中讲的"内美"。笔墨是讲质量、有标准的。笔墨有文野之分,格调有高下之分。这种笔墨的品质规范是历史形成的。前人总结出的各种笔法,如"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等。用笔讲究一个"雅"字,讲究含而不露、张弛有度、文而不野、刚柔并济,重内涵,存内美,力避板、刻、结、邪、甜、俗、赖等。传统画家在创作中多讲究用笔的内涵、修养,如吴昌硕以篆籀笔法入画。李可染常用的"屋漏痕"笔法、"落茄皴"笔法,傅抱石的"散锋皴"笔法和黄胄的速写线条式用笔方法等,都有既关照形物又不碍于形物的"以写入画"特征。
,,在实际创作中,画家表现的物象纷繁复杂,紧靠一笔两笔是很难完成的,而是需要千笔万笔,"行远登高,悉起肤寸,此一画

中国画的笔墨造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