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戏剧研究--长生殿.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洪昇的疏狂
《长生殿》 剧作本身的复杂性是后世对其评价产生歧义的主要原因。
那么, 剧作的复杂性来自于题材本身吗?题材的选择固然很重要,
材其所表达的和所寄寓的才是(作者注:洪昇有“三载
无家抛骨肉,一身多难远庭闱”的诗句)
;有的家难则纯粹是政治案件,例如‘大人被诬遭
遣戍’ 更害得洪昇号泣求救,
南北奔忙。” 洪昇的家难由于在当时文字上的记述就语焉不详
而使我们至今也不完全清楚。
但是,洪昇及其友人的诗文中留下的只言片语,
透露出的消息
是,他的父亲是因遭到诬陷而被朝廷流放了。他的好友朱溶就指出“其亲罹事远谪”
,而洪
昇“徙跣号泣,白于王公大人”
。洪昇也偶有述及: “时大人被诬遣戍,昇奔归奉侍北行。

由此看来, 洪昇的父亲是被清廷流放了的,
而且洪昇也曾陪伴过 “遣戍”、“远谪” 的父亲“北
行”的,因为这里有明确的“奉侍北行”之语。我们知道,清代的流放作为一种流刑制度,
是相当严厉的, 往往一案连坐九族, 亲朋故旧,不管与案件有无关系,
都很容易的被牵扯进
去。如果我们大胆一些来揣测洪昇“奉侍”父亲“北行”这一作为孝子的非同一般的尽孝行
为,在流放者中也不乏其例,李兴盛先生在《东北流人史》一书中曾记述:清康熙年间进士
戚麟祥被遣戍清代流放地东北宁古塔时,
其子戚弢言虽然已举于乡,
成为举人, 但为尽孝道,
随侍而往,在父亲身边“朝夕左右,无倦容” 。又记康熙时的内阁学士兼詹事房詹事杨瑄曾
两次被遣戍到东北地区, 身边就有锡履、 锡恒两子跟着出塞随侍。 根据清代的流人文献记载,
清代早期的流人主要遣戍地是辽宁的辽阳、尚阳堡,黑龙江的宁古塔、 卜奎等地。 我们不知
道洪昇的父亲是以什么罪名遭到流放的(科场案或文字狱?) ,而洪昇是随侍 “北行”,进入
流人的戍地东北地区,至于何时而归,没有任何文字上的记述。我一直很怀疑他的那首 《南
归》诗(“七年悲屺岵, 万死负庭闱。 祸大疑天远, 恩深觉命微。 长途四千里, 一步一沾衣。 ”)
该是写他“北行奉侍” 回来时的心情吧?洪昇本人和他的朋友们看来也是很讳忌谈及此事的,
可能就是由于这个“缘坐”的惩罚制度而让人惧怕和畏谈吧。
当时的洪昇家庭具体状况我们不得而知,
但作为诗礼瓒缨的钱塘世家名族,
洪氏一门自
南宋的洪皓到明代的洪钟, 英才辈出, 在中国的政治史和文化史上都曾扮演过重要角色。

里有一个很重要情节,
就是在元蒙统治时期, 洪家曾避地浙江上虞,
对元蒙统治者持的是不
合作态度, 直到明朝建国才复归杭州,而自明清易代始,
洪家便盛世不再, 包括父亲遭流配
这样重大的事件在内的家难不已。对于洪昇父亲之被流放问题,不管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
实际上, 它标志着洪氏在清初的政坛上已被逐出,
清廷于此表达了不会像宋明两朝那样垂青
于洪家的意志。 而作为明代遗民的大族盛门的洪家呢,
其学术与门风、 家族信仰与政治取向
形成的精神传统, 例如华夷之辩和坚守宋明文化即汉民族为主体、
为本位的思想等, 恐怕因
此决定了洪

古代戏剧研究--长生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行的大山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22-07-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