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临床标本采集指南.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目录
、检验申请 1
二、 标本采集的原则 ………………………………………………………………………1
三、 病人准备 …
四、 血液标本的采集 -4
五、 尿液标本采集 13
六、 粪便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气标本,以采用玻璃注射器为佳, 可以减少血液中氧气的弥散。
(2) 采用注射器采血时,7号(22G)或8号针(21G)为标准抽血用针,针头过细容易产生溶血。
(3) 采用真空采血管-采血针已成为国际标准,可以有效减少溶血、凝集及采血量不准的差错。
(4) 采集抗凝血液标本时,血标本管采用的抗凝剂的种类及浓度、体积必须正确无误。
(二)采血操作
1.正确选择血标本种类
(1) 大多数检验项目(生化、免疫、凝血、血培养、交叉配血等)采用静脉血标本。
(2) 血气分析最好采用动脉血标本,也可从动脉化毛细血管采血(如新生儿)。
(3) 血常规检验(血细胞分析)可以采用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但除非静脉抽血确实存在困难者(如 新生儿、幼儿、老人、肥胖者、严重烧伤患者、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病危患者),或者必须为治疗 保留静脉者(如肿瘤化疗患者)可考虑采用手指末梢血外,其他人应采用静脉血。
2.正确选择采血部位
(1) 末梢血标本可从手指采集,采用耳垂末梢血作为血常规检验标本的做法已经废止。新生儿可以从 足跟、大趾采集。
(2) 动脉血标本常从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采血,新生儿及婴儿可从头皮动脉或脐动脉采血。
(3) 静脉血标本常从肘前静脉、腕背静脉采血,小儿和新生儿有时从颈静脉和前囟静脉采血。
(4) 禁止从输液三通管采血(输液成份回流、输液管内残留输液成份都将极大地影响检验结果)。 3.尽量避免输液时采血
(1) 一般应在输液结束30分钟以后再采血。
抢救过程中必须一边输液一边采血时,应避免从正在输液的肢体上采血,应避免输液成份混入血 液标本。
输液时采血应当遵从“远端原则”:
选择在输液的对侧肢体或无输液的其他肢体(如足部)静脉采血。 在四肢静脉都输液时,可以选择在输液静脉的远心端(静脉血流的上游)采血。
急诊、抢救过程中在输液的同时采血,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
合理使用止血带
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使用时间应尽量缩短。抽血时,见到回血应立即松开止血带,减少血行阻 滞时间(也不应鼓励被抽血者长时间、用力攥拳)。
血脂项目、出凝血项目、血常规项目抽血时止血带使用应限定在1分钟以内。
止血带束缚太紧、时间过长(如超过3分钟),会造成血行阻滞时间过长,因溶血、血小板激活、 纤溶系统激活等原因将使以上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偏差,甚至诱导错误诊治。
需要重新采血时,在止血带束缚时间太长的情况下,应当在对侧手臂重新采血。
“一针见血”、抽血顺畅
许多检验项目,尤其是涉及出凝血机能的项目(如血小板计数、出凝血项目等)均要求做到“一 针见血”、抽血顺畅。
“一针见血”、采血顺畅,可以有效防止溶血、减少血管及组织细胞损伤导致血液成份改变对检 验结果的影响。溶血造成红细胞内成份的释放、血管损伤导致凝血机制的激活,对很多检验项目将产 生明显影响。
6•控制抽血力度
用注射器抽血应避免大力拉、推针拴,以免血细胞因受过度挤压而增加溶血。
抽血时大力抽拉针拴,还易使血液产生气泡。气泡是导致溶血、蛋白酶失

临床标本采集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yudian11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7-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