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早朝”景象
唐诗中的早朝景象
皎洁明星高,苍茫远天曙。槐雾郁不开,城鸦鸣稍去。始闻高阁声,莫辨更衣处。银烛已成行,金门俨驺驭这首《早朝》诗,在王维诗作年谱中,被专家编入未编年,也就是不知道是哪一年写的。它和另一首五言律诗《早朝》被编为《早朝二首》。如果将它们和王维在天宝初年所作的《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合并来看,唐朝的早朝制度便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据《唐六典》卷四《礼部》所记,唐前期实行常参制,即每日朝参,简而言之,便是早朝。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按照这一政治制度安本文由论文联盟排,五品以上的在京官员,參加早朝,人数较朔望朝参少而品级高。
作为早朝之外的朔望朝参,其举行时间明确规定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有标准的仪轨。到了朝参日,大明宫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依时刻陈列仪仗,御史大夫领属官至殿西庑,从官朱衣传呼,促百官就班。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官按品级于大殿就位后,皇帝才登御座,群官在典仪唱赞下行再拜之礼。
作为在京官员最重要的政事活动,王维在三十多年的为官经历中,除外放任职的几年以外,大多数时间都为京官,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无数次早朝和朔望朝参。这首《早朝》诗,即是他参加早朝的见证。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皎洁明星高,还是莫辨更衣处,都极言其早朝之早和辛苦,而王维听到的高阁声,正是大明宫内闱的铜史召唤群臣上朝的钟声。王维诗玉漏催铜史,天书拜夕郎一句,便是高阁声的详细说明。
那么,群臣们究竟是几点出发,准备上早朝的呢?据《明皇杂录》记载: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五鼓,便是今日的凌晨五点。钟声一响,散居在长安各处的各品级官员便起床更衣,仆人准备轿马,赶往皇宫。遥闻侍中佩,暗识令君香,不管是贵为宰相的门下省最高长官,还是有资格参加早朝的其他官员,都要闻鼓而起,参加早朝,和皇帝一起议政。
车马载道,冠盖京华,这样的景象,成为今天我们管窥唐代早朝制度背后百官和市井生态的最好窗口。德宗朝宰相武元衡,在早朝路经靖安坊东门时,被刺客射灭灯笼而遇刺身亡,使百官们的早朝之路一度充满血腥之气。唐玄宗后期,李隆
唐诗中的“早朝”景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