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端午节的风俗
广西端午节的风俗
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每年端午,人们所熟知的传统习俗都会重复上演。昨日,南宁扬美古镇、坛洛下楞村等地群众,都自发组织了隆重的龙舟竞赛及相关民俗活动,欢庆端午佳节药摊就摆满市场和旁边街头。赶药市的男女老少成千上万,现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我们小时候就常跟着长辈一起赶药市,所以也能辨识不少药草。”冷女士说,当地端午赶药市的习俗已经持续数百上千年,因此,每逢端午,靖西县远近村医药农,以及周边德保、那坡、田东、田阳、右江区、天等、大新乃至云南、越南等地的民间医生和群众,也会将自采自种的各种中草药,或各种药用动物、矿物等运至靖西出售,在集市上,可以见到很多奇珍异草。
“随着时代变迁,现在的药市早已不再只是单纯买卖药草了,而是发展成了一个民间药材沟通大会,以及民间医学沟通的一个大舞台。”冷女士说。
广西玉林端午节的风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中秋的重大民间节日。玉林人过端午的习俗大体上与全国相同,但也有比较独特的地方。主要习俗有挂菖蒲、挂香包、包粽子、酿苦瓜豆腐、祭神祭祖和赛龙舟等。
挂 菖 蒲
从初一起先,人们就在自家全部门口,特殊是大门口,都挂上一束菖蒲, 事实上一扎菖蒲中包栝了菖蒲、艾枝、桃叶这三种都是具有驱邪作用的祥瑞物,始终挂到端午节结束才取下来。
挂 香 包
古人认为,小孩幼弱,简单招邪,所以,端午这天都给自己的孩子挂上香包,香包是用红布或花布经细心缝制而成,内装有艾叶 ,香味浓郁,故叫香包。
包 粽 子
包粽子是端午的又一个主要内容。不过,玉林的老传统中,粽子与屈原无关。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就是说5月初五端午日包粽子。玉林端午粽子和春节的粽子一样,用于祭拜神明和祖先,端午那天不会将粽子抛落江中,也不到江边设坛祭屈原。所以,玉林人过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成份不是很大。
粽子有两种,一种是“肉粽”,即常见的一般米粽;另一种是“灰水粽”,这种粽的糯米,事先用草灰水浸泡过,做出来的粽子晶莹剔透,佐以糖汁,甜爽滑脆,味道极佳,比“肉粽”更受喜爱。
特色菜肴
▎酿苦瓜、酿豆腐
玉林端午节的特色菜是酿苦瓜、酿豆腐。酿苦瓜的馅是猪肉、葱、糯米饭,为什么要放米饭呢?因为旧社会里,穷人家到了5月就青黄不接,去年的晚米吃完了,今年早稻又未成暑, 是最饥荒的时候。端午日将米酿到苦瓜里,就是“五月苦瓜肚有米”,兆示穷人五月有米饭吃,日子好过。
赛 龙 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高潮。民国以前,南流江水深丈余,水面宽广,盛行端午赛龙舟。
广西端午节的风俗
过端午节,这一习俗在我国已经持续了2000多年。每到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按其传统的风俗过节,广西人也不例外。广西人过端午时,为纪念屈原而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备牲醴等;而在屈原的传闻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则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而保健、避疫,又主要体现在挂艾叶菖蒲、佩香囊避邪,以及洗中药浴、泡饮草药酒与雄黄酒上。
赛龙舟
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赛龙舟由来已久。民间传闻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很多人划船追逐挽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于是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便划龙舟以示纪念,并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如今,赛龙舟已成为一项大众化的传统竞技运动,每年端午,广西的各地都有赛龙舟的活动,届时江边河畔,人山人海、喧闹无比。
其龙舟分为两种。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旁坐着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颇具表演色调。另一种就是竞赛用的小龙舟。竞赛时,小龙舟围着大龙舟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下水争抢。其中以钱和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沉,而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
南宁市的赛龙舟活动自解放后至今始终在邕江实行,今年第一次移师南湖公园,赛程以南湖大桥为起点,碧湖路为终点,全长600米。6月20日,51支男女船队在此角逐。
吃粽子
端午节,广西各族人民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的做法
广西端午节的风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