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1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论语·子罕》
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一种自我修养。当做官的人,穿,“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当尽自己的实力去帮助那些须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赐予比获得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溢华蜜感。”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生活中不开心的事情,要忘却,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他还说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每一个人的生命(命运)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应当运用的地方。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或儒或道合乎自然大法,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懊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简单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只有志向而没有土地的人,是幻想主义者不是志向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而在我年轻气盛的时候,是一个只有志向而没有土地的人。现在的我是一个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我想以后还应当看看蓝色的天空。
听完后我在想:《论语》是道德与才智的凝聚,是谆谆教导思想的老师,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在现代生活匆忙的路途上,多一份艺术和才智,多一份凉爽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我要常读更深化的读,以理论指导我的行动。
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3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对于我,就像是人生中的良师益友。于丹教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亲切而暖和的孔夫子,让本以为莫测高深的《论语》变得通俗易懂。每读一遍,总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一名老师,更是受益匪浅。
一、老师的“仁恕”
“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论中最精髓的东西。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恕,就是宽容的力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力气去帮助别人。对于老师,就是要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关爱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切学生学业上的进步,学问的积累,身体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关切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切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切他们的精神需求,关切他们各种实力的培育。爱学生就要本着同等的心态去敬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看法与呼声,给他们足够的宽容与理解,体谅他们的苦恼与苦闷,确定他们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敬重,那么他们将来也肯定会是一个充溢爱心,敬重他人的人。
在我们的教化教学工作中,每天接触各种性格显明的学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过分的苛责或训斥,只会让学生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它远不及宽恕的力气那么恒久宏大。学会了宽恕,我们才能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同时,宽恕别人才能让我们享受心灵的安静。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少一些埋怨和指责,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训斥,多一些赞扬和激励;少一些卑视和误会,多一些敬重和理解。
二、找寻“欢乐”
于丹教授写到,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实力的。一个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心无限深刻地发觉内心。孔夫子教给我们欢乐的秘诀就是去找到内心的安静。《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知我们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欢乐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华蜜欢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于内心相连,对此我深有同感。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人们都在舍命为了丰厚的物质生活而努力打拼。作为老师,我们能否反抗各种物质的诱惑、安贫乐道,严峻地考验着我们的意志。我也憧憬富有的生活,但我更享受心理上的满意和成就感。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的成长让我充分地体验到当一名老师的华蜜和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