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感染药物疗法
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发现已有20年的历史。近20年来,在胃肠病工作者全面而深化的研究下,Hp已被确认是慢性胃炎和大部分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粘膜相关性淋时间不长,耐药率较低(%~8%)[19~21],但目前已有逐步上升之势;aria等[22]总结并分析了13年的全球性治疗后指出,克拉霉素耐药使含克拉霉素的三联方案的疗效平均下降55%。甲硝唑原发耐药国外报道为25%~50%[23],我国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甲硝唑耐药率根本上都在50%以上[20,21],尤多见于女性,这可能与甲硝唑的大量使用有关。治疗失败的原因是甲硝唑耐药,因此在Hp铲除方案中应考虑尽量防止使用。如何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将是今后治疗研究的重点之一。我们推荐如下一些可操作的策略。
遵从结合用药(三联或四联)、剂量充分(参见共识意见)、疗程足够(至少1周)的原那么,防止一线治疗失败。如一种抗生素耐药,可适当增加另一种抗生素的剂量和适当延长疗程(如从7天延至10~14天)。胃肠病专家与基层医生应亲密合作,加强基层医生对Hp治疗知识的普及与更新,防止不标准治疗导致的耐药株增加。
本地Hp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尽量防止在治疗方案中使用已耐药的抗生素,有条件的单位治疗前先作I试验。我国甲硝唑耐药严重,如必须使用该药,建议采用含铋剂而非PPI的结合方案,因不止一家报道铋剂有部分克制甲硝唑耐药的作用。
如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利福布丁等抗生素、微生态制剂、某些中药等,尤其是对一线治疗失败者,此种情况下多数Hp已对该治疗方案所含抗生素-以甲硝唑和克拉霉素居多-产生继发性耐药,这样可供选择的常规药物已经很少。我国学者证实以呋喃唑酮代替甲硝唑是一种理想的铲除方案,可以进步因甲硝唑耐药所致的疗效下降[11];左旋氧氟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喏酮类抗生素,交换常规三联疗法中的克拉霉素Hp铲除率达90%,耐药率却明显低于克拉霉素[24];而一些微生态制剂如双歧三联活菌以及黄连、黄芪、白芍等中药对Hp也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使用铲除Hp方案前1周防止使用PPI制剂,因PPI可使Hp由螺旋状变成球形状,而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结合使用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最好先用前者,间隔2~3h再用后者,以到达良好抗菌效果;对急性出血致重度贫血、体质虚弱病人,最好在纠正贫血、体质恢复后再铲除Hp,效果会好些,继发耐药可延缓出现。
3药物治疗的费用—效果分析[25]
在Hp治疗过程中,根据所选方案、疗程长短的不同,Hp的铲除率从70%~100%不等,而Hp1个疗程的治疗费用也从几十到千元不等,并非越昂贵的方案治疗效果就越好,选择相对效果最正确、费用最少的治疗方案是医患双方都想到达的理想状态,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不兴隆国家,农村及县级以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医疗条件普遍简陋、药品匮乏、新药更替缓慢,而Hp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人口,选择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小而费用最少的方案有着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我国学者对广东山区农村Hp阳性十二指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