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2012 版) 目录一、前列腺癌流行病学和中国发病趋势 3 二、前列腺癌的诊断8 (一)、前列腺癌症状8 (二)、前列腺癌诊断8 (三)、前列腺癌分期 14 三、前列腺癌治疗 18 (一) 、观察等待治疗 18 (二) 、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 19 (三) 、前列腺癌外放射治疗 22 (四)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 26 (五) 、试验性前列腺癌局部治疗 30 (六)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33 四、前列腺癌的随访 40 (一)、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的随访 40 (二)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随访 43 五、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治 45 (一) 、根治术后复发的诊治 46 (二)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后复发的诊治 49 六、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治疗 53 (一) 、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概念 53 (二) 、疗效评估方法 53 (三) 、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治疗 54 七、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56 (一) 、骨转移的诊断 56 (二)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57 (三)、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57 (四) 、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后的随访 58 一、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和中国的发病趋势 2002 年全球有 679,000 例前列腺癌新发病例, 占所有肿瘤新发病例的 %, 位列常见肿瘤的第5 位和男性肿瘤的第 2位。但是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地区分布并不均衡, 在发达国家前列腺癌占肿瘤新发病例的 19%, 而在发展中国家仅占 % [1]。中国是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 2002 年的标化发病率为 万,远低于美国的 万[2] 。然而近年来国内部分发达地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升高,上海 1997 - 1999 年的发病率较 1985 - 1987 年增加了 倍[3]。 1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和死亡率前列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北美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部分亚洲国家都是低发病率地区。 1993 - 1997 年美国黑人的标化发病率达到了 万,是同期上海市民的 60倍[4] (见图 1)。虽然绝对数差别很大, 但是近 30 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大部分国家都有明显的升高。 1978 年至 199 7 年美国黑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上升了 %, 同期新加坡华人的发病率增加了 % [4]。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高明显受到了 PSA 筛查的影响: 1986 年随着 PSA 检查技术的广泛使用, 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前列腺癌患者,使得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在 1992 年达到高峰,随后由于早期筛查的缘故发病率出现下降, 1995 年以来保持缓慢增长[5]。同期上海、台湾和新加坡三个亚洲发达地区的肿瘤发病率资料显示:近 20 年时间, 三个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别增加了 倍、 倍和 倍[ 3, 6,7]( 见图 2)。目前新加坡和台湾的前列腺癌发病率都在 15/10 万以上, 位列男性常见肿瘤的前6位。虽然美国和中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差异显著(高达 78倍) ,但是前列腺癌死亡率的差别要小得多( 16倍)。由于 PSA 筛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 1998 - 2002 年美国的前列腺癌死亡率为 万, 并且仍处在下降趋势中。而亚洲地区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和发病率变化相接近, 1978 年至 1997 年新加坡华人的前列腺癌死亡率增加了 %。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是反映肿瘤致死性的指标,虽然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但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低于亚洲国家且逐渐降低。 临床特点由于 PSA 筛查的广泛使用以及公众对前列腺癌认知度高,美国 75 %的前列腺癌患者仅有 PSA 的异常, 91 %的患者病变局限。 90 年代以来美国前列腺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在 90 %以上。而国内大部分患者是以尿路症状或骨痛而就诊,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仅 %的患者是由于 PSA 升高而被发现, 就诊患者的 PSA 中位数为 [8]。由于大部份患者病变已为晚期, 长期预后不佳, 1988 - 1995 年上海前列腺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仅为 % [9]。 2 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 年龄和种族前列腺癌的发病情况与年龄密切相关,美国 70 %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大于 65岁[ 10]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 39 岁以下的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几率为 %, 40- 59 岁的几率为 % ( 1/39 ), 60- 79 岁的几率达 %( 1/7 ) [ 10]。国内也呈现高年龄组发病率高的分布, 199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前列腺癌诊治指南2012年版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