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为人处事要讲“礼让”(上).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为人处事要讲“礼让”(上)
施善葆 “礼让”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包括礼貌、礼节、谦让等内容。“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古人讲的“礼”主要是指以封建统治阶级的伦理观念为思想基础的制度和礼节;今天我们提倡的“礼”,是要求人为人处事要讲“礼让”(上)
施善葆 “礼让”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包括礼貌、礼节、谦让等内容。“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古人讲的“礼”主要是指以封建统治阶级的伦理观念为思想基础的制度和礼节;今天我们提倡的“礼”,是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讲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礼节、礼貌。古人讲“让”,是推崇让贤、让功、让利等等,但是在仁德一类的好事面前,古人是绝对不让的。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 意思是面对仁德之事,即使自己的老师在跟前也不会谦让,也要争着去做。除了动机、目的与我们不同以外,古人讲的“让”就内容来说,和我们今天倡导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见义勇为”等大体上是相似的。
“礼”的社会作用是很大的,几千年来,“礼”作为一种美德之所以在我国流传至今,乃至流传到周边国家及海外,是因为它能促进团结,稳定社会,有利于治国。
讲礼可以促进团结。我国古代思想家一再主张“和为贵”。一个人要想在学习上、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广交挚友,与别人搞好团结。欲达此目的,与人交往时就要以礼相待,处处讲礼。
讲礼还有利于治理国家。古代思想家认为,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好与讲不讲礼有直接关系。孔子说过:“能以礼让治国乎?何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能够用礼貌和谦让来治理国家吗?这有什么难的呢?”主张用礼让治载:晋国有位贤人叫段干木,由于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处世之道而不肯出来做官,长期过着隐居生活。魏文侯很仰慕他,就亲自拜访,段干木闻讯翻墙而去,以躲避魏文侯。尽管如此,魏文侯爱才之心不减,每次外出,只要经过段干木的家门,都用上宾之礼抚着车前的横木在段家的门前站立,以表示对段干木的敬意。文侯的车仆对他这一举动很不理解,就问文侯:“君主为什么要抚轼而站呢?”文侯解释道:“段干木是位有德行的人,他不趋赴势力,心怀高尚的理想和处世之道,虽然隐居于穷乡僻壤,但声望却远驰千里,对于这样的人我怎么能不表示敬意呢?”后来,段干木终于被文侯这种礼贤下士的精神所感动,应邀到魏国辅佐魏文侯。文侯把段干木当作自己的老师一样看待。当秦国想攻打魏国的时候,有人就出来劝阻说:“魏国的君主礼敬贤人,国人盛赞他的仁惠,魏国上下精诚团结,可不能图谋魏国啊!”可见礼的作用之大!
《史记?燕世家》还有这样一段记载:燕昭王在燕国被齐国攻破之后,为了重振燕国,卑身屈尊,用重礼招贤纳士。昭王手下有位大臣叫郭隗,他建议说:“君王如果真想招募贤士,就从我开始,您用大礼对我,还怕比我更强的人不来投奔您吗?”昭王采纳了郭隗的意见,就为郭隗建造了一座漂亮的宫室,并且像对待老师那样侍奉郭隗,以表自己礼之诚意。果然,不久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其他的贤士也纷纷到燕国。一时间,燕时又注意吊死问疾,和百姓们同甘共苦,仅用了28年,燕国就变得国殷民富,士兵们斗志昂扬,最终联合秦、楚等国共同讨伐齐国,收复了失去的国土。
一个国家不讲礼仪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呢?孟子说:“无礼仪,则上下乱。”如

为人处事要讲“礼让”(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李十儿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