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四章 经络
*
*
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腑,如:入肺脏的有肺、大
肠经、肝经、肾经和心经。
*
*
①有序地衔接,与任、督脉构成整体循环系统
②多处的交叉、交会,再加上经别、别络的联系
以上诸多联系都是人体的整体性的表现。
*
*
生 理
意义:经络是联络脏腑组织,沟通内
外上下的纽带。
表现:人体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
能上相互协调,彼此为用
病理表现: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相传变。
*
*
感应传导信息
含义:指经络系统具有感应及传导针灸或
其他刺激等各种信息的作用。
机理:通过运行于经络之中的经气对
信息的感受负载作用而实现。
*
*
意 义
将信息输送到脏腑形体官窍,反映和调
节其功能状态。
传递生命信息,沟通机体之间的联系。
得 气
直接指导对临床所表现出的症状、体征
等进行分析、归纳的辨证诊断等方面。
*
*
调节机能平衡
经络系统通过其沟通联系、运输渗灌气血
作用及经气的感受和负载信息的作用,对
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维
持人体阴阳平衡状态。
含义及机理
意义: 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促使
人体机能活动,恢复平衡协调。
*
*
应 用
阐释病理变化
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布于肌表,当
体表受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
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次向里传变
而波及脏腑。如外邪袭表继而犯肺。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规范
检验医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但检验结果受临床标本的影响,标本的采集和运送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正误,因此在标本采集、送检、保存等各个环节都要规范操作、严格控制,这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第一部分检验标本正确采集和运送的重要性
采集标本要选择最佳时间
采集标本要选择最具代表性
采集标本要最大满足要求
重视标本惟一性标志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原则上晨起空腹时采集,其结果准确可靠,因它避免了摄入成分和生理活动对检测指标的影响。比如需做血脂检查,在化验前24h要禁高脂饮食,12h禁流质。若要做大便隐血试验,则要在收集标本前3天禁动物性饮食。
特定时间采血因人体生物节律昼夜的周期变化,所以24h内不同时间所采集的标本其检测结果是不同的,如糖、激素及药物疗效监测等。尿常规采集晨尿,由于肾脏浓缩功能,易发现病理成分.
采集标本要选择最佳时间
急诊检验采血不受时间的限制,但在检验单上应注明采血时间和急诊字样,以便临床医生根据其特殊性综合分析检验报告。受饮食影响较少的检验项目,如某些抗原、抗体的检测,某些酶类、尿素、肌酐、胆固醇测定等,也不受时间限制。
细菌培养应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采血宜在患者发冷、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时或发冷、发热前半小时为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查cTnT在发病4~6小时采样较好。
采集标本要选择最具代表性
由于患者标本采集不当,常导致阳性率降低,因此标本的采集应具有代表性,比如大便标本应采取新鲜标本,且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取3~5g送检;应避免混有尿液、消毒剂及污水等杂物。如痰液也要求新鲜,一般检查以清晨第1口痰作标本最适宜,做细胞学检查则以上午9:00~10:00留痰为好。骨髓穿刺、脑脊液穿刺应防止外伤性血液的渗入,还应避免凝固。血标本采集时患者应采取坐位或仰卧位,还应防止压脉带时间过长等。
采集标本要最大满足要求
抗凝剂、防腐剂的正确应用:临床上很多检验项目涉及到抗凝剂、防腐剂的应用,如血沉检查,但由于抗凝剂比例不当造成血沉减慢的现象也常发生。
容器清洁度或无菌程度:如24小时或12小时尿中某成分分析需加防腐剂,而细菌培养的容器绝对不能有防腐剂;微量元素测定对容器洁净度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检测。因此标本容器必须干燥、清洁、无污染物、无渗漏。
防溶血、防血脂、防污染:溶血标本引起的血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电解质离子及一些酶类、尿素、肌酐、尿酸、血糖等项目的变化临床上经常碰到。脂血标本、被污染标本引起对实验吸光度的干扰,这些都应引起重视。
采集标本运送应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标本要专人输送,除
【医学ppt】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