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题解: 又好又快
“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上世纪50年代,我们曾提出“多快好省”,“快”在前,“好”在后。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也用“又快又好”的说法。
“好”在“快”前:体现中国经济增长思路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会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并强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的约束。
“好”在前,“快”在后:表明党和政府,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趋准确,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经济的驾驭能力,更加成熟和科学。
1978-2008年我国GDP稳步增长
一、看漫画结合教材P87的例子,思考讨论:
1、从这个极端的例子来看,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吗?
2、这种GDP的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国家发展有益吗?
3、要不要GDP指标呢?如何正确看待GDP?
对面开来的两辆汽车平安驶过,没有事故,没有损失,也没有产生GDP
这两辆汽车发生刮蹭,发生小事故,造成轻微损失,两车修理创造GDP2000元
这两辆汽车猛烈相撞,发生大事故,两车报废,再造两车创造GDP20万元
经济发展≠GDP增长
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他们对GDP的贡献几乎是零。但是,如果两车相撞造成交通事故。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等,所有这些都是能创造GDP的行业,所以,GDP虽然在增加,但国民财富却在减少。
同理,在经济建设中,过度采伐树木,造成环境生态破坏,GDP却增长了;生产产品,同时把污染排放到空气和水中,GDP也增长了。因为GDP反映增长,却不反映资源耗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以,我们不能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象上述这种GDP的“增长”是不利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的发展,而应该考虑经济增长中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资料:
中国能耗高,,、、、。
GNP增长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量却增长40多倍。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模式可谓举世无双,假设GNP再增长50倍,就必须消耗200倍的资源。按中国目前的消耗量,整个地球都不够中国消耗。
中国污染排放强度高,、、美国的61倍;
、、美国的60倍。
中国拿到手的每一笔收入背后,都要付出更多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大的环境污染代价。而这些代价,都要由中华民族的子孙来承担。
5%
中国占世界GDP份额
其他国家所占份额
27%
中国消耗钢材份额
其他国家所占份额
30%
中国消耗煤炭份额
其他国家所占份额
40%
中国消耗水泥份额
其他国家所占份额
GDP作为衡量一的基本指标,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
但是GDP远非“完美”———
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
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
GDP,更不能反映出人类为经济增长而付出的代价
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
绿色GDP
GDP总量-(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 =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过度砍伐
猛兽般的洪水!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