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曲折复杂,扣人 心弦。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 的争论,正是这场争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学领域哥白尼 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殊不知,在东方的中国,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曲折复杂,扣人 心弦。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 的争论,正是这场争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学领域哥白尼 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殊不知,在东方的中国, 在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旷世之争,这就是中国天文 学史上著名的
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亩结构学说是盖天说。下面 是《晋书•天文志》的有关记载:
”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①,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 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沱四隤②,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 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 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日丽天③而平 转,分冬夏之间日所行道为七衡六间。
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勾股重差④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 之数,皆得于表股者也。“
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 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 信息。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 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 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有力挑战。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种新 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 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 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在此 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 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如缕。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 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这场争论涉及与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 名学者扬雄馔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 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比如,他提出,按盖天说的 说法,天至高,地至卑,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也是高高在上的, 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 了视觉错误的缘故。但是即使人眼会因观察对象的距离远而产生视觉 错乱,水平面和光线的传播是客观的,它们是不会出错的,那么就在 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设。实验证明太阳确实是从 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这与盖天说的推论完 全相反,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这是扬雄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对盖天说 所作的批驳。整体来说,他从八个方面对盖天说所作批驳,有理有据, 是盖天说无法辩解的。
但是浑天说也着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 在内,漂浮水上。这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东汉著名学者王 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旧说,天转从地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
天何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王充的责难是颇有说服力的,因为 按当时的人的理解,太阳是依附在天球上的,天从水中出入,就意味 着太阳这个大火球也要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
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
天文学上的旷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