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律”走向“自律”
丁俊霞 摘 要: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努力贯彻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律”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把社会层面的思想道德规范,在自我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从“他律”走从“他律”走向“自律”
丁俊霞 摘 要: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努力贯彻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律”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把社会层面的思想道德规范,在自我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从“他律”走向“自律”。
关键词: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评价;自主调控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不再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唤醒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的形成,这就要求每个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教育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一、认识学生自主教育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最主要最显著的效果体现在,要使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思考自己的命运,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毫无用处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明确: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自主教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积极性;教师要树立民主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认识到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同时,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角色特征,要主动从“后台”走向“前台”,扮演好主人的角色,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人,以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更大的进步。为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实力强大的班级体,积极提出班级管理设想,点燃参与热情之火。说心里话,我的很多管理班级的成功方法都是源于学生。在某种意义上说,自主教育管理就是多数人参与政治,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这和分工与专业化并不矛盾。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教育意识
意志维持了自始至终的意愿,以获得目标的实现,而动机则驱使做出最初参与的决定。每次接班,我都正面出击,引人出动。在师生第一次见面时,我一般有意识地将黑板擦或笤帚扔在教室的门边,试探一下学生的班级意识,结果可想而知,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情况。我就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教育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紧接着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我为班级添光彩”“班级就像我的家”等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触发学生自主教育的动机。接手每一届新生,我都让每位同学上讲台作3分钟自我介绍,在介绍中突出最引以自豪的优点,给他们体现自尊,培养自信,体验到自己存在价值的机会。在体验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同学们登台亮相后,好多同学能较流利地展现自我。在开展了“自我欣赏”的活动之后,紧接着又开展了“找不足”的活动。通过个人讲、同桌议、集体评,每个人都找出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学生懂得了人人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大家都应正视并改正。在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我之后,学生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另外利用课余组织学生读一些科学家、名人的传记故事,并让学生记录一些先进人物的闪光点和优秀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教育的效果。让
从“他律”走向“自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