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篆刻艺术与雕刻艺术的关联分析
6
【摘要】篆刻和雕刻都是传统艺术,是工艺美术创作中的重要内容,对这两大艺术门类进行概括和了解,查找两者间的关联和交集,对工艺美术、手工艺制作等而言都具有指导性的乐观意义,作者、木材、石头等材料上刻出图形、纹饰或立体造型,使用不同工具对多种材料切割或刻制成预期形状的操作皆可称之为雕刻;作名词解则指代一种艺术门类,雕刻艺术与篆刻艺术之间自然有确定的关联,这种关联既体现在两者的工具材料近似、有确定交集,又表现于两者都推崇以手工的形式精工细作。服务于雕刻目的的工具有各种刀具、凿子、圆锥、扁斧、锉刀和锤子等,其中自然包含了篆刻刻刀,篆刻所用的工具主要是平口刀和斜口刀,刻制印章时的刀法有冲刀法和切刀法等;雕刻艺术门类中所涵盖的技艺和所使用的工具范围自然要大得多,仅刀具的种类就比篆刻刀具多很多,如木雕、石雕、玉雕、竹雕、牙雕等,不同材质雕刻的用刀种类、形式和技法工艺就有很大区分。很多材料的雕刻工作量大、极耗体力和精力;篆刻艺术的工作量相对较小,手工刻制所耗体力也不大,材料以各种出自不同地域的主体成分为碳酸钙的软质印石为主(如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等),刻刀可通用。篆刻和雕刻两者的材料和工具,在确定程度上其实可以通用。
4
三、篆刻艺术与雕刻艺术之间在创作思路上的交集
篆刻、雕刻其交集是“刻”,都使用刀具刻制,都“做减法”将原材料中多余的部分去除。篆刻之所以能成为独立艺术门类,是由于其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土壤,表现并传承了篆书体系和汉字文化;但精确说来,篆刻的基本用刀技法和刻制工艺同时也属于雕刻艺术范畴。篆刻艺术以印章为主要表现载体、刻制经细心设计和排列布局的各种篆书文字于印面,若于印面刻制图形图案则通常被称为肖形印。非文字化的肖形印刻制实际上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一种雕刻形式,是接受篆刻刻刀所进行的雕刻,是一种微型的平面图形雕刻;刻制文字印和肖形印的技法、刀工并无本质上的区分,且中国文字本源于图形化的象形文字,图文本质相通。从这个意义上说,篆刻可以归入广义上的雕刻,篆刻用刀技法、印章材料本身就从属于雕刻范畴。篆刻是平面的艺术,雕刻大多是立体的艺术,两者所创作的作品不论视觉形象和呈现效果如何,都应当确保文字图形、立体造型的立意风格在内涵与外在形象上相全都,上下前后相呼应并传播正能量,这是篆刻艺术与雕刻艺术之间的第一点关联。同时,篆刻艺术所呈现的作品形态丰富多彩、风格多样,其印文可以接受多种篆书、甚至可以接受现代印刷字体和简化字,但不论接受何种书体,都必需遵循“述而不作”的原则,即印文中所接受的字形字体必需在历史上曾经消逝过,确定要有出处;或来源于古籍、碑文,或为古代工艺品铭文等,要能经得起推敲,艺术家不能自行制造新的篆字写法。民间曾有“万福图”和“万寿图”等装饰画传世,历代以来,“福、寿”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是今日篆刻艺术家们的创作源泉和素材来源,但艺术家切不行自行制造新的包括“福、寿”在内的篆书写法。同理,雕刻艺术作品具有美化生活、传播正能量的意义,其造型也应当来源于现实中已有器物、形态或于各种文献中可参考的图样,并可将各种素材作适当穿插组合,但不行任凭制造公众不生疏、不曾见闻的形态。笔者认为“述而不作”是篆刻艺术与雕刻艺术之间的又一个关联。
5
四、篆刻和雕刻艺术都推崇手工制作的形式
篆刻艺术中通常不使用无法以手工方式刻制完成的金属、玉石、硬木等材料,由于必需借助强力设备方能刻制(凿、磨制)于硬质材料上的印文,常有矫饰和匠气之嫌;古代文人篆刻兴起之前,公私印章多由工匠制模具铸造、凿刻金属或以砂轮磨制玉石等方式来制作,文人虽设计印文但须交工匠完成、其创作表达意图未必能得到完整呈现,故后世开头有软质印石材料普及后,文人们皆推崇自行设计印文、自行手工刻印,篆刻艺术创作活动是多姿多彩的。雕刻艺术亦然,虽然雕刻材料常为硬质材料且在当今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但艺术家们照旧推崇自古以来就费时费劲的手工刻制形式,由于接受机械加工的雕刻品通常外形生硬、千篇一律,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那般缺少共性,审美鉴赏价值有限,如当今各地仿古建筑石栏柱头上的图案造型高度近似、了无生趣,不及古建筑如北京卢沟桥石栏柱头上的狮子形态各不相同而生气勃勃。当然,也并非全部的篆刻或雕刻艺术作品都完全由手工方式制作,在少数状况下,篆刻和雕刻作品也可以借助电动工具切割、打磨局部区域,或刻制完后借助设备进行表面清洗、上色等工序作业,提高效率,但艺术家们对作品中的重要之处仍推崇手脑并用、细心创作完成。手工制作可赐予作品独一无二的特性,更具有自然情趣和人情味,这也是不行被替代的。
5
五、结论
篆刻艺术与雕刻艺术的关联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