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肌及咀嚼肌
第一页,共69页。
表情肌
咀嚼肌
舌肌
腭部肌
咽部肌
喉部肌
颈部肌
第六章 口颌面颈部肌
口腔颅面颈部肌肉
第二页,共69页。
第一节 表情肌(expression muscles)
一、方及翼突下颌缝。
止:参与口轮匝肌深层的组成,其上份纤维进入下唇,而下份纤维则进入上唇,产生交叉。而最上方和最下方的纤维分别进入上、下唇。
作用:保持开、闭口状态下颊部的张力,开口时松弛,闭口时紧张,参与咀嚼和吮吸、鼓腮、吹气。
(四)颊肌(buccinator)
第二十页,共69页。
三 与临床的关系
动力性皱纹线(dynamic wrinkles):动力性皱纹是表情肌长期收缩的结果。
重力性皱纹线(gravitation wrinkles):由于皮下组织脂肪、肌肉和骨骼萎缩,皮肤老化后,加上地球引力及重力的长期作用逐渐产生的。
第二十一页,共69页。
动力性皱纹线(dynamic wrinkles)
额纹
眉间纹
鼻根纹
眼睑纹
鱼尾纹
鼻唇沟纹
颊纹
唇纹
颏纹
第二十二页,共69页。
重力性皱纹线(gravitation wrinkles)
重力性皱纹大多分布于眼眶四周、额骨周围、下颌和颈部。在上眼睑皮肤松弛形成皱纹,而颈部皮肤下垂再加上阔颈肌松弛,造成颈部许多皱纹,甚至形成囊袋状外观,从侧面看就像是火鸡脖子。
第二十三页,共69页。
又称“蜗轴” ,Lightoller于1925年提出的。诸多肌肉环绕口角并向口角旁的一点汇聚、互相交织,最后形成一致密、可活动的纤维肌性团块,为一高度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
(modiolus)
口角轴
第二十四页,共69页。
功能:
。
,使面中部显得个性化。一些雕塑家认为它是面中部美的经典标志
第二十五页,共69页。
面部Langers皮纹
真皮内胶原纤维的排列方向形成了皮纹
第二十六页,共69页。
三、其他表情肌
鼻部肌
眼周围肌
耳周围肌
颅顶肌
第二十七页,共69页。
舌内肌:包括舌上纵肌、舌下纵肌、舌横肌和舌垂直肌,改变舌的形态。
舌外肌:起自舌外止于舌内。包括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及腭舌肌,改变舌的位置。颏舌肌两侧收缩时使舌伸向前下,一侧收缩时舌尖伸向对侧。
四、舌肌
第二十八页,共69页。
五、腭部肌
腭肌:构成软腭后2/3,附丽于腭腱膜,肌肉细小,共计五对。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舌肌、腭咽肌、腭垂肌
第二十九页,共69页。
①腭帆张肌:紧张腭帆及开大咽鼓管,完全切断该肌可引起咽鼓管闭塞。
②腭帆提肌:能使软腭上提及咽侧壁向内侧运动,是参与腭咽闭合的主要肌肉。
③舌腭肌:下降腭帆,紧缩咽峡。
④咽腭肌:上提咽喉;向前牵引咽腭弓,并使两侧咽腭弓接近。
⑤腭垂肌:缩短腭垂,上提腭垂。
第三十页,共69页。
三、咽部肌四、喉部肌
第三十一页,共69页。
一、概述:
1、咀嚼肌又称颌骨肌,是一组位于颌面部与咀嚼、言语等功能密切相关的肌肉的总称。
2、位置深,起于骨,止于骨。
3、肌束厚,收缩有力,适应于其运动下颌的需要。
4、均由第一咽弓发育而来,由三叉神经的下颌支支配。
第二节 咀嚼肌(masticatory muscles)
第三十二页,共69页。
根据其功能分为:
升颌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
引颌肌:翼外肌
降颌肌群: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狭义: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广义:狭义+舌骨上肌群
第三十三页,共69页。
(masseter)
呈四边形,分浅、中、深三层,浅层最大,起于颧突和颧弓下缘的前2/3,中层起于颧弓前2/3的深面和后1/3的下缘;深层起于颧弓深面,止于下颌角、下颌支外侧及喙突
二、升颌肌群
第三十四页,共69页。
咬肌功能及神经支配
主要功能:双侧收缩使下颌向前上运动,单侧收缩使下颌向收缩侧方向运动。产生咬合力 是其主要作用。
神经支配:咬肌神经 。
第三十五页,共69页。
2. 颞肌(temporalis)
呈扇形
起:颞窝及颞深筋膜深面,
止:喙突及下颌支前缘直至第三磨牙远中。肌纤维呈多种走行方向
第三十六页,共69页。
颞肌神经支配及功能
主要功能:上提下颌骨,产生咬合力,维持下颌姿势。双侧收缩使下颌作对称性运动,一侧收缩使下颌向收缩侧运动。后部肌束主要使下颌向后运动。
神经支配:颞深神经 。
第三十七页,共69页。
位于颞下窝和下颌支的
表情肌及咀嚼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