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液分析指标
第一页,共14页。
血液的成分
第二页,共14页。
正常血细胞形态
第三页,共14页。
镜下血细胞形态
第四页,共14页。
血液一般检测
1,血液细胞成分常规检常用血液分析指标
第一页,共14页。
血液的成分
第二页,共14页。
正常血细胞形态
第三页,共14页。
镜下血细胞形态
第四页,共14页。
血液一般检测
1,血液细胞成分常规检测
1 ) 传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技术及分类。
2 ) 血液分析仪: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白细胞(WBC)、血小板(PLT) (计数、形态、分类、压积)
2,网织红细胞检测
3,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第五页,共14页。
红细胞检查(red blood cell )RBC
男:(4. 0一5. 5) x 1012/L。
女:(3. 5一5. 0) x 1012/L。
新生儿(6. 0一7. 0) x 1012/L。
(1)年龄与性别差异:新生儿红细胞较高,出生2周后降至正常;男性在6 -7岁最低,25-30岁时达最高值,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女性在13一15岁时达最高值,21-35岁维持最低水平,后又与男性水平相接近。
(2)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红细胞高于正常。
(3)长期多次献血者红细胞代偿性增加。
第六页,共14页。
红细胞检查(red blood cell )RBC
(1)红细胞增多
①相对增多:连续呕吐、严重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②代偿性或继发性增多:多见于慢性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肾癌、肾上腺肿瘤等患者。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可达(7. 0一12. 0) x 1012/L 。
④反应性红细胞增多症:肾小球肾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红细胞减少
①相对减少②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③继发性贫血,多种疾病如炎症、内分泌疾病及结缔组织病等都可致贫血。
第七页,共14页。
血红蛋白(hemoglobin , Hb , HGB)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70--200 g/L。
、血氧减少性红细胞增多症(包括:慢性支气管、肺疾患、心功能不全)、反应性红细胞增多症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综合分析,可大致确定贫血类型。
(1)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再障急性出血 脾功能亢进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恶性贫血
(4)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感染、中毒、慢性炎症、尿毒症等。
第八页,共14页。
红细胞比容( 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红细胞比容( HCT)
男:0. 40一0. 52(仪器法)。
女:0. 35一0. 47(仪器法)。
待测标本不能溶血。
: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甲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在缺氧时。
:见于出血、休克、烧伤和电解质紊乱;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贫血患者、肝硬化、营养不良、垂体功能低下等。
第九页,共14页。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
成人(4. 0~ ) x 109/L
儿童(5. 0~12. 0) x 109/L
新生儿(15. 0~20. 0) x 109/L
年龄;日间变化:日常生活
(1)升高:粒细胞血液病等;类白血病反应(感染、肿瘤;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汞、铅中毒;急性出血、溶血)。
白细胞在20 x 109/L以上,说明存在严重感染。
(2)降低:①病毒感染②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疟疾等;③某些血液病④化学药品及放射损害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在2. 0X 10 9/L以下,是传染病、中毒和骨髓再生障碍的重要危险值。
第十页,共14页。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中性粒细胞(NEUT ) 百分率:0. 46一0. 70(40%-70%)。
淋巴细胞(LYMPH,L)百分率: 20~40%。
单核细胞(mono, M) 百分率: 3~8% 。
嗜酸性粒细胞(EO , E) 百分率:~5%
嗜碱性粒细胞(BASO, B)百分率:0~1% 。
第十一页,共14页。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常用血液分析指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