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直方图
自入单反后请教了不少老师,同时也在网上找了一些知识来学习,觉得直方图对拍摄很有参考价值,故用积分换来了这篇文章,学习后觉得很受启发,所以转发了上来,供朋友们分享,废话少说,转文如下:
随着数码相机(以下简称DC)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相机内置了直方图的功能。虽然直方图对初学者来说,还很陌生。但它却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如在著名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里面,对应直方图的命令就是Histogram(中文版为“直方图”)。
直方图的含义
在一张图片的直方图中,横轴代表的是图像中的亮度,由左向右,从全黑逐渐过渡到全白;纵轴代表的则是图像中处于这个亮度范围的像素的相对数量。在这样一张二维的坐标系上,
我们便可以对一张图片的明暗程度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在Photoshop中,依次单击“图像→调整→色阶(快捷键:Ctrl+L)”即可打开色阶调整框,对图像的直方图进行调整,以此控制图像的明暗变化。
图-1直方图图例
直方图的特性
DC中的直方图功能与Photoshop中的是一样的。当直方图中的黑色色块偏向于左边时,说明这张照片的整体色调偏暗,也可以理解为照片欠曝。而当黑色色块集中在右边时,说明这张照片整体色调偏亮,除非是特殊构图需要,否则我们可以理解为照片过曝。下面,我们就用几张照片来直观
地理解直方图所反映的图像特性。
图-2曝光准确
图-2是一张正常曝光的建筑物照片及其对应的直方图。我们可以看到,在直方图中比较靠左的位置,波峰比较高而且比较密集,
这是因为建筑物的背影有较多的暗部区域,而直方图中左侧的位置正是反映暗部区域的分布情况的。在直方图中央偏右的位置,我们又可以看到一个较高的波峰,这是因为图像中大片的黄色区域所对应的亮度正在这里。在直方图的最右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较小且突出的波峰,对应在图像中,代表的就是建筑物上圆柱体的强烈反光,由于亮度太大,超出了直方图所能表示的范围,所以便体现在最右端形成了一个波峰。
根据直方图所表达的内容,这张图片的亮度基本都在其所能表现的范围内,并没有太多的溢出部分。更为关键的是,这张图片中各个物体的亮度,是符合我们的一般认识的,可以认为,这张图片的曝光是比较准确的。
在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拍摄的时候增加或者减少了曝光量,那么就会分别得到如图-3和图-4的结果。
图-3曝光过渡
图-4曝光不足
在图-3和图-4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增加曝光量,那么直方图中左侧表现暗部的部分几乎为一片空白。而如果减少曝光量,那么在直方图中就可以看到相反的结果。这样,如果我们看到了一张直方图,那么即使不看图像,也可以对它的明暗程度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直方图中波峰居中且比较均匀的图像才是曝光合适的,判断一张图像的曝光是否准确,关键还是看它是否准确地体现出拍摄者的意图。比如通常的夜景图片,在直方图中就是暗部区域的波峰居多。
图-5夜景曝光
以图-5为例,直方图中的大片黑色都集中在左侧区域,说明图像中的暗影部分很多,这也符合人们对夜景的一般概念。还有一个比较小的波峰出现在直方图的右端,对应在图像中就
是灯光造成的高亮部分。虽然这张直方图中的图线并没有均匀地分布在中央的位置,但是由于拍摄的景物特殊,因此也是曝光正确的一个例子。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照片中比较少见,但是相信对于大家理解直方图的概念会有很大的帮助。
实战直方图
在了解直方图的基本概念和表达的信息之后,我们如何才能将相关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照片的拍摄中去呢?毕竟DC的EVF取景器和LCD液晶取景屏,都受到了本身亮度、色彩饱和度以及锐度等显示特性的限制,在对图像的表现上总会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直接影响我们对照片明暗程度(曝光量)的准确判断和选择。而直方图的出现,则正好补充了这点不足。具体说来,直方图在DC中的应用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可以在拍摄后检查图像的曝光情况;另一方面,就是在拍摄者按下快门前,给拍摄者提供一个准确的画面明暗分布参考,拍摄者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曝光参数进行调整,保证照片的曝光准确性。
那么,我们就来具体讲解一下如何在拍摄中更合理地利用直方图这项功能,获得曝光准确的摄影作品。
?
目前的主流相机大多具备直方图的功能,以索尼F828数码相机为例。该机在拍摄前,根据取景的不同,在相机的LCD 取景屏上可以即时地显示对应的直方图信息(见图6)。如果当前直方图显示暗部信息过多,说明图像曝光不足,拍摄者就可以适当地增加曝光,使直方图中的曲线整体向右平移,从而得到正确的曝光。并可根据随时变化的直方图,确定是否已经调整到合适的曝光参数。反之亦然。
图-6取景显示直方图
这样,我们可以根
如何看懂直方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