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阁斗争,作为新科进土的张居正自然没发言权。但通过几年的冷眼观察,他对 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为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以《论 时政疏》(《张文忠公全集》卷一五)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朝中很多人极力反对, 黑云压城至北方边境。祟古早在居正授意之下作好战事准备并以其孙要挟,俺答终于被迫妥 协。居正顺水推舟应俺答之求,礼送把汉那吉回乡,俺答则把赵全等叛臣绑送明室。
把汉那吉穿着皇上官赐的大红丝袍回鞑靼帐幕。俺答见到非常感动,说以后不再侵犯 大同,并决定请求封贡、互市,和明友好相处。
隆庆五年,穆宗在居正等人的力劝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 与鞑靼进行贸易。北部边防的巩固使张居正可以把注意转向国内问题。
整顿吏治
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张居正对明王朝所面临的问题有深刻认识的。他认为当 时国力匮乏和盗贼横行都是由于吏治不清造成的。官吏贪污,地主兼并,引起'私家日富, 公室日贫”(《张文忠公全集》卷二六《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加之皇帝的穷奢 极欲,百姓因此才饥寒交迫,落草为寇。由于张居正客观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正确地 把握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这才使他的改革能够顺应历史的潮流,并受到广泛的欢迎。
基于上述看法,张居正决定从整顿吏治开始他的改革。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 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对于要办的事,从 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考试,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 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张文忠公全集》卷三八《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的拖 拉现象。考成法的实行,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 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张居正整饬吏治的目的主要还是“富国强兵”,这条红线贯穿于他的改革之始终,实行考 成法的最大收获也正在于此。
张居正在施行考成法时,将追收逋赋作为考成的标准。万历四年规定,地方官征赋试 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同年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的, 山东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职处分的,山东二名,河南九名。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 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据 万历五年户部统计全国的钱粮数目,岁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每岁所入(含折色、钱粮及 盐课、赃赎事例等项银两在内)250余万两之数,增长了74%(《明通鉴》卷六七)。财政收支 相抵,尚结余85万余两,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正如万历九年四月张居正自己所说 的:
“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张文忠公全集》 卷四五)可见,实行考成法虽是一种政治改革,但它对整顿田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了很
大作用。
但是仅靠考成法增加的收入仍是有限的,仍远远不能满足王公贵族的无限挥霍。张居 正认为人“古之理财者,汰浮溢而不骛入,节漏费而不开利源'。理财还是要以节用为主。他 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几乎都在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比如他通过加强对官吏的考核,裁减冗员,节省朝廷的俸禄开支。据对,两京大小九卿 及各属,有沉滥者裁之”
对于内阁斗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