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蒜栽培技术
第1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四、栽培技术
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季节与茬口
内 容
一、类型与品种
第2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大蒜,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百合科创作于星期日
2.小瓣种
(1)白皮马牙蒜 吉林农安等地农家品种。植株直立,叶片狭长,蒜皮白色,每头8-9瓣,多者10余瓣,蒜瓣狭长。辣味较谈,品质优良。生长期长,抽薹率低,为中、晚熟品种,适于腌渍和蒜苗栽培。
(2)拉萨白皮大蒜 植株生长粗壮,鳞茎肥大,蒜皮白色,每头20余瓣,多者30余瓣,每头鲜重达250g。生长期间地上部易分杈。适应性强,抽薹率低,蒜头耐贮,适于高寒地区栽培。
Ⅰ.原产地与栽培分布 Ⅱ.类型 Ⅲ.常用品种
一、类型与品种
第14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低温敏感型:
分布于北纬31°以南,秋播,不耐寒。
云顶早蒜、金堂早蒜等。
低温迟钝型
分布于北纬35°以北或地位高海拔地区,春播,耐寒。
银川紫皮、山西紫皮、开源大蒜(白皮)、阿城大蒜(白皮)等。
低温中间型
分布于北纬23~39°地区,秋播为主,较耐寒、蒜头大。
天津红皮、蔡家坡红皮、苍山大蒜、山西白皮等。
一、类型与品种
Ⅰ.原产地与栽培分布 Ⅱ.类型 Ⅲ.常用品种
第15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二、生物学特性
(三)对环境条件要求
(二)生长发育周期
(一)植物学特征
第16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一)植物学特征
第17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一)植物学特征
大蒜的根为弦线状根系,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须根均着生在茎盘上,按其发生的先后,着生部位和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初生根、次生根和不定根。初生根发生在种瓣的背面,次生根发生在种瓣的腹面及茎盘的外围,不定根是在春季烂母前围绕茎盘周围其它部位着生的根。须根数量多而根毛少,分布很浅,主要在浅土层中。根系的吸收水、肥能力较弱。
生态特性:喜湿怕旱、喜肥耐肥。尤其在抽薹前后对水肥敏感,不能误水误肥。
根分泌一种杀菌物质,是其它蔬菜的好茬口。
第18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一)植物学特征
茎分为营养茎和花茎。
第19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一)植物学特征
茎分为营养茎和花茎。
营养茎,短缩呈盘状(称茎盘)。
茎盘下部生根、上部着生叶片。
顶芽在茎盘中央,在适宜条件下分化花芽,抽生花茎(蒜薹)。
侧芽肥大成鳞芽(蒜瓣)。
顶芽不分化成花芽时,则形成无薹多瓣蒜或独头蒜。
第20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一)植物学特征
茎分为营养茎和花茎。
花茎即是蒜薹。
花茎顶端着生总苞
总苞内着生伞形花序和气生小鳞茎。
气生小鳞茎的形态结构类似与蒜瓣,可作为播种材料。
第21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一)植物学特征
包括叶身和叶鞘
第22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一)植物学特征
包括叶身和叶鞘
叶身扁平狭长,表面有蜡粉,为耐旱叶型。
第23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一)植物学特征
包括叶身和叶鞘
叶鞘筒状,层层抱合成为假茎。
假茎中富含营养,幼嫩时可食,即蒜苗或蒜黄。
叶鞘基部膨大部分为鳞茎(蒜头)。
鳞茎的构造:叶鞘、保护鳞片、肥厚鳞片、幼芽、茎盘、花薹、根原基。
第24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一)植物学特征
4 花
大蒜的花为伞形花序,花与气生鳞茎混生在总苞中。一个总苞内约有30~40朵小花,果实为蒴果,形态扁平,椭圆形,黑褐色。多数植株是开花不结实,或不开花。原因是性细胞营养不足所致。总苞内着生的小鳞茎,又叫气生鳞茎、蒜珠或天蒜,一般30~40粒,多的达50粒以上。其构造与蒜瓣相似,但个体甚小,可用于繁殖、复壮。
第25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一)植物学特征
4 花 5 鳞茎
大蒜的鳞茎又叫蒜头。蒜头由4~6个至数十个鳞芽(蒜瓣)组成。每一个蒜瓣由两层鳞片和一个幼芽构成,外层为保护鳞片,内层为贮藏鳞片。保护鳞片随鳞芽膨大,养分转移,干缩呈膜状。贮藏鳞片由几片幼叶构成。蒜瓣的外层有3~4层蒜皮,蒜皮是由叶鞘基部膨大形成的。
第26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日
(二)生长发育
大蒜栽培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