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方法改进实验教学应用
摘要:离体蛙心灌流试验是功能学科经典试验之一。文章通过选择合适的试验动物,制作了一种新型简便有用的蛙心插管,提出的改进插管方法等措施提高了离体蛙心灌流试验的成功率。目前该方法运用到试验教学中
传统的插管方法把装有任氏液的蛙心插管插入左主动脉,插至主动脉球后稍稍退出再将插管沿主动脉球后壁向心室中央方向插入,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插管切口位置距动脉圆锥不应过于靠近,插入过深插管简洁刺破心室壁,插管过浅简洁从心室内滑脱,均影响试验效果。有争论指出,从左主动脉插管,管尖直接面对动脉圆锥的外侧壁,此处壁薄且没有贴敷组织导致蛙心插管向相反方向移动,阻碍插管的进行,而且同学操作时插管堵在圆锥处,很难调整角度连续插管,反复拔插或者挤压心脏,损伤瓣膜或者心肌。管尖经右主动脉插管,插管面对的是动脉圆锥的内侧壁或者半月瓣,插管不会移动不需要转角度,便于插管,插入后心脏外形不会变形,不会引起动脉圆锥处的外凸[9,11]。传统方法由于右主动脉比左主动脉细操作困难而放弃从右主动脉插入。试验动物改进后,牛蛙的右主动脉比较粗,不影响实际操作,待心室收缩半月瓣打开时,将插管顺势插入心室腔内。
7
环境温度对离体心脏的收缩活动有影响,我校课程一般支配在10月份,试验时可以将灌流液水浴加热到20℃左右再进行试验,以保持心脏活性。插管内灌流液液面高压力大的状况下,心室舒张时会有更多灌流液流入心室,导致心室舒张时因液压高阻碍心室液体泵出,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心室失去收缩力气[12]。新插管的管体带有刻度,更换灌流液时需要保持前后液面高度的全都,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离体蛙心灌流装置如图1所示。
3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试验而言,初次尝试蛙心插管失败率高,时间条件不允许同学有多次练手的机会。反复插管不进易导致心脏受损试验失败。将上课同学随机分成传统方法组和改进方法组,各24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接受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动物更换之后,在实际教学中,某些因素及药物对离体蛙心活动的影响的试验结果相比较之前无差异性。试验方法改进后,削减了插管步骤,缩短了插管时间,降低了凝血率,提高了插管成功率(见表1)。
7
4结语
离体蛙心灌流试验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药学等教学和科学争论中。蛙心插管是离体蛙心灌流试验的关键。离体蛙心灌流试验作为功能学科经典试验之一,需要同学把握。本争论的试验动物为牛蛙,制作了价格低廉、使用便利的蛙心插管,建立了一种较为完善牢靠的插管方法,运用于教学试验中,提高了试验成功率,同学满意度高,对相关科学争论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9
[1]杨轶群,[M].上海:复旦高校出版社,2008.
[2]叶春芳,南旭阳,项君露,[J].毒理学杂志,2015,29(5):347–351.
[3]王博,邢婷婷,黄伟,[J].经济动物学报,2013,17(2):82–85.
[4][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6(4):283–285.
[5]严钰锋,:[P].2019-09-27.
[6]胡文嫣,南旭阳,陈玥,[J].河南科学,2012,30(2):196–199.
9
[7]邓文娟,[J].连续医学教育,2018,32(9):55–56.
[8]王小君,孙娜,王银环,[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4):457–458.
[9]蒿慧文,肖雪,张扬媚,[J].试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67–68.
[10]马明,唐晓龙,常民,[J].试验室科学,2019,22(1):72–75.
[11]蒋方,刘奔,董德勇,[J].医学争论与教育,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方法改进实验教学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