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湘月》诗词鉴赏
姜夔《湘月》诗词鉴赏
:宋
:姜夔——《湘月》
长溪杨声伯典长沙楫棹,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
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
姜夔《湘月》诗词鉴赏
姜夔《湘月》诗词鉴赏
:宋
:姜夔——《湘月》
长溪杨声伯典长沙楫棹,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
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
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
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服,或抚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
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
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
五湖旧约,问经年终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谁解引发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暗柳萧萧,飞星徐徐,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
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7月16日,盛暑方消,夜晚月光
亮堂,作者的老友,其时在长沙任职的长溪人杨声伯约请他与家人一
起泛舟游江。玩耍中,我们畅所欲言,特别高兴,尽兴,尽兴之余,
作者便萌生了填一词的想法,所以,诱人的湘江月夜风光就被生动地
出现于读者眼前。
上片用一问句最初。到太湖揽胜,早有所约,却一向未能成行,
是什么给耽搁了呢?词人为自己常年奔忙繁忙,无暇靠近山川胜景而
感觉怨恨,反衬出这次出游的难能难得,和作者对这次出游的着重,
因此兴味盎然。接着触景生情写出游经过和江上情景。斜阳西下,暮
色苍茫,游伴们彼此招待着坐上一艘大船,乘兴打桨,从冷静容向江
心驶去。现在,繁忙了一天的渔民都收网回家休憩去了,只需归鸟不
时掠过水面。月亮显露笑容后,四周便万籁俱寂了。岸边的沙汀和江心的小洲在烟月辉映下静静地躺着,显得分外幽冷。船到中流,但见四周水平如镜,一片空明,真是美极静极。我们情不自禁地中止划桨,
让船儿慢悠悠地随水漂行,只怕破坏这美的画面和静的氛围。“画桡不点清镜”一句,以虚写实,情形相生,成功地勾勒出那种特有的优美环境和安闲的心境。
下片从想象下手。换头三句应词序中的“或抚琴”。从湘江上响起
的琴音联想到湘灵鼓瑟的陈旧传说,所以思绪象脱缰的野马相同飞腾
不息:是谁引发那“烟鬟雾鬓”的湘灵,在这里理弦奏曲?“鸿阵”即雁
行。筝弦下有承弦之柱,斜列如雁字,可左右移动以调治音高,这便
是“理哀弦鸿阵”。作者《解连环》词:“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即此。
琴、瑟、筝,同是弦乐器,湘灵亦出于想象,故不妨活用,令其弹筝
了。下边回收现境,说座中游客都是现在的风流名士,也是大可令人
赞赏的赏心乐事,坐客们摆动着玉柄的麈尾布掸子或夸夸而谈,“或
抚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这是多么夸姣的一场集合呵!
下边由近而远,把笔触再伸向天然界。夜色渐浓,岸边的柳树丛被冷
风吹得瑟瑟作响,遥挂在蓝天
姜夔《湘月》诗词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