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个人在吐槽
雪莉 高晓松最近又火了,倒不是被人翻起他去年酒驾入狱的旧账,而是因为一条道尽职业辛酸、吐槽人情冷暖的微博。在网友的围观戏仿之下,2012年可供媒体年终盘点的微博体又多了一条——高晓松体。
高晓松体一切发你不是一个人在吐槽
雪莉 高晓松最近又火了,倒不是被人翻起他去年酒驾入狱的旧账,而是因为一条道尽职业辛酸、吐槽人情冷暖的微博。在网友的围观戏仿之下,2012年可供媒体年终盘点的微博体又多了一条——高晓松体。
高晓松体一切发生得有点偶然,舒淇不过是在微博上力挺甄子丹“敬业认真”,就遭遇网友的言语攻击,甚至被人揭起昔年“旧伤疤”,遭遇堪比“躺着中枪”。高晓松发微博力挺舒淇,感慨娱乐圈的人情冷暖。这条发布在凌晨三点的微博,却触动了网友们敏感的神经,除了大量的转发评论外,网友们还仿造句式抒发各自行业的职场凶险,感叹混迹其中的艰辛不易,拟出了N个版本的“高晓松体”微博。
从一个人吐槽到一群人吐槽,“高晓松体”引发的网民职场吐槽,被认为是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认同、缺乏尊重包容的表现。微博上自嘲式的吐槽狂欢,其实也是职场人的一种发泄渠道:因为人人都有话要说,有牢骚要发,高晓松的微博不过是个引子。
《职场》杂志副主编王舒婧认为,高晓松体的走红,正好印证了传播学中的“引爆流行”的相关法则。“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一书中提出,引爆流行的三个法则是: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以及环境威力法则。‘高晓松体’的走红,其实就是这三个法则的体现。显而易见,作为知名音乐人的高晓松,本身就很有影响力,也即是马尔科姆所说的‘个别人物’,或称作‘打哈欠’的人——我们都知道‘打哈欠’的传染性惊人,都不用看见别人打哈欠,仅仅是写出或者说出这三个字,就已经让人哈欠连天了。其次,高晓松选择的传播形式和微博这个平台,本身就有很强的‘附着力’,便于被大众发现、传播、模仿和再生。”
至于“环境威力法则”,王舒婧认为这一点对任何事件的流行都极端重要。“从环境上来看,‘高晓松体’的走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职场中有太多‘压力山大’的人,有苦想诉,这是高晓松体引发共鸣的基础。这个社会呈爆发式成长,想要跻身其中不被落下,我们只能拼命跑。在这个过程中,太多人根本来不及考虑自己的理想和方向,或思考灵魂是否跟得上脚步之类的问题,当然也谈不上幸福感。所以他们越过越累,越累越想倾诉,形成一个压力的集体恶性循环。第二,我们每个人基本上都是在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并在这种‘感同身受’中做自己的情绪宣导。所以高晓松说娱乐行业的不易,我们就联想到了自己身处行业的酸苦辛劳,因此就出现了各种‘吐槽’”。
王舒婧认为职场吐槽不是件坏事,因为我们很多人都缺乏一个可以说“国王的耳朵是驴耳朵”的树洞,结果就会导致“踢猫效应”——把坏情绪从职场带到家里,既想发泄又不便发作,正巧看见家里养的猫溜溜达达走过来,于是上去就踹了一脚。结果猫受伤了,孩子看见了大哭,太太又因此生气,
你不是一个人在吐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