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对比剂应用指南
1医学影像学对比剂
医学影像学对比剂是指医学影像学检查和介入治疗中为了增加某一内脏组 织或腔道对比度,从而更加清晰地显示器官或腔道的形态、轮廓及病变特征,常 需要应用的某些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医造影时为了提高影像的清晰度,有时 会采用钡气双重对比的方法,即在使用阴性对比剂的同时引入比重大的钡剂,两 者混淆,以达到更好的对比效果,可以显示胃小区与胃小沟的微结构。
——胆影葡胺:静脉注射入血液后,主要从肝胆系统排出,在胆汁中的碘液可使 胆管和胆囊显影。
——口服胆囊对比剂:口服胆道对比剂常用碘番酸,目前一般只用于CT胆系检 查。
-可由胃肠道吸收。
-在胆道以足够的浓度排出。
•低毒性,不良反应少。
——碘化油对比剂:碘化油为含碘37%-41%的淡黄色粘稠碘油液,不溶于水, 能溶于有机溶剂。碘化油主要用于子宫输卵管及肿瘤栓塞治疗,亦可用于支气管 造影、腔道、痿管造影等。
——乙碘油:本品为碘与植物性脂肪酸乙酯的合成物,含碘36%-40%。多适用 于淋巴造影和肿瘤栓塞化疗等。
磁共振所用的对比剂,其本身不产生信号,其信号对比来自氢原子核(即质 子),磁共振对比剂可缩短某些质子的弛豫时间,从而间接地改变这些质子所产 生信号的强度。可分为下列两种:以缩短T1弛豫时间为主(使磁共振信号增强) 或以缩短T2弛豫时间为主(使磁共振信号下降)。还可使用一些无质子的物质 或抗磁性物质,目前应用于胃肠道MRI造影。
MRI用顺磁性物质多为金属离子,含有外层不成对电子,其不成对电子数 可为1〜7个。对于大多数顺磁性物质来说,其不成对电子数与其磁动量成正比。 在磁共振增强检查中,顺磁性物质对比剂低浓度时以T1弛豫时间缩短占优势, 为阳性增强,而高浓度时以T2弛豫时间缩短占优势,为阴性增强。超顺磁性铁 对比剂造影后使信号降低,而极小的超顺磁性铁颗粒在重T1加权图像上可为阳 性增强,后者常用于磁共振血管造影。MRI对比剂使组织质子弛豫增强的能力 称为弛豫效率,为对比剂浓度和弛豫率关系的斜率,弛豫效率除与对比剂性能有 关外,还与主磁场强度有关。超顺磁性粒子对比剂可造成局部磁场不均匀,水分 子弥散通过此不均匀磁场时改变了激发后质子横向磁矩的相位,加速质子横向磁 矩的失相位,从而缩短T2弛豫时间,引起增强后组织信号降低。用重T1加权 时因缩短T1弛豫时间亦可使组织信号增强。
2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
对比剂的不良反应是免疫学、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的综合。对比剂不 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很多因素有关,发生机制相当复杂。水溶性尿路排泄X线碘 对比剂为临床上用量最大、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碘对比剂。口服硫酸钡 一般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磁共振对比剂不良反应一般也不严重,且其不良反应的 处理原则与碘对比剂基本相同。
一般性反应
医学影像学检查中加压注射碘对比剂时,病人的一般性反应也因人而异。一 般都会在注射中和注射后出现眼、口、鼻、咽喉、肛门、尿道口、耳道等部位的 灼热感,有人形容很热的感觉。注射结束后,此反应即消失,并不需特殊处理。
即变态反应,反应出现迅速,与剂量、注入方式、速度无明显关系。分为轻 度、中度及严重不良反应三种。
——轻度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干呕、轻度呕吐、热感、局限性荨麻疹、轻度 苍白或出汗样的皮疹、臂痛。症状通常是自限性,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中度不良反应:严重呕吐、广泛的荨麻疹、轻度低血压、虚脱、面部水肿、 支气管痉挛或喉头水肿、寒战、头痛、呼吸困难、胸痛、腹痛。反应短暂,需要 及时对症给予处理,一般无生命威胁。
——严重不良反应:血压显著下降、休克、昏迷、惊厥意识丧失、肺水肿、心脏 停搏甚至死亡、支气管痉挛及喉头水肿、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综合征。可发生生 命危险,必须紧急对症救治和科学处理。
有学者认为系对比剂的毒性反应。可能是由于药物的高渗透性、电荷和粘滞 性引起的局部反应。碘对比剂的毒性反应与其高渗透压及化学毒性可能有关,同 时注射速度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良反应表现为局部疼痛和烧灼感、血管内 皮损伤、红细胞损伤、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截瘫、惊厥、凝血机制障碍,还 可发生窦房结和房室传导减慢、周围血管扩张、低血压,表现为神经紧张、大汗、 尿失禁、反应迟钝、血压降低、甚至心跳骤停。
——轻度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焦虑、头晕、头痛、烦躁、恶心、视力模糊, 通常在注射时或注射后即刻发生,停用后自行好转,多数属于可逆的。
——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偏瘫、失语、知觉丧失、惊厥或昏迷。
——碘对比剂还可
医学影像学对比剂应用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