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要不要讲话?
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古人的这一传统美德在很多幼儿园也被奉为经典,我在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也会说“孩子,吃饭是不能讲话的!”在进餐过程中,让幼儿不说话、保持安静是我们对幼儿的传统纪律要求。那么,这种传统的教育吃饭要不要讲话?
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古人的这一传统美德在很多幼儿园也被奉为经典,我在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也会说“孩子,吃饭是不能讲话的!”在进餐过程中,让幼儿不说话、保持安静是我们对幼儿的传统纪律要求。那么,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到底是对是错?幼儿进餐时到底该不该讲话呢?
一位马来西亚的牙科专家在临床上发现,如果食物在嘴里停留时间超过半个小时,那么牙缝中就容易滋生细菌,增加幼儿患蛀牙龋齿的机会。而传统的教育观念也认为进餐时讲话有噎食的危险,不利于幼儿健康。很多幼儿教师则指出,幼儿进餐时讲话不容易控制,很多幼儿只顾讲话忘记了吃饭,饭菜都凉了不说,有的幼儿还喜欢把饭“盘”在嘴里,既不健康,也不安全。因此,“吃饭不讲话”就成了为幼儿健康着想的常规保健措施。
虽然吃饭不讲话有诸多好处,但在现实社会中,这一原则没有得到世人的普遍遵从,人们喜欢一边进餐一边聊天。那么为什么人们喜欢进餐时讲话呢?据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研究发现,人们在进餐时一般会情绪愉快、思维活跃,乐于接纳新想法,富于创造性联想,而婴幼儿感知世界的主要器官是嘴,即使到四五岁,也仍然常常靠嘴去探索世界,食物在他们的生活中占的比重可能比成年人多很多。在幼儿园我们时不时能观察到,幼儿在吃米饭时,会在饭下边挖一个小洞,把它想象为藏东西的秘密处所。饭菜、糕点、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也能激发他们的丰富联想。吃饭时的讨论、聊天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抓摸的食物还能帮助孩子发展感觉器官的灵敏和协调,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所以幼儿进餐时乐于讲话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可是,即使幼儿吃饭讲话是正常现象,但出于吃饭效率考虑,我们不得不加快孩子的吃饭速度,比起让孩子说话,出于现实我更会考虑如何让孩子不说话,保证速度吃晚饭。所谓的孩子联想、思维活跃这些可以在家或者其他环节培养。
教育感悟——吃饭要不要讲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