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冠心病的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一)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 %。,%。,城乡 %。,较维化的直接结果。
⑵急性冠脉综合征:对年龄〉30岁的男性和〉40岁的女性(糖 尿病患者更年轻)主诉符合心绞痛时应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但 须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相鉴别。随即进行一系列的心电图和心 肌坏死标记物的检测,以判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抑或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①心绞痛诊断标准: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 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 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诊断。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以R波 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发作过后数分钟内 逐渐恢复。心电图无改变的患者可考虑做心电图负荷试验。发作 不典型者,诊断要依靠观察硝酸甘油的疗效和发作时心电图的改 变;如仍不能确诊,可多次复查心电图或心电图负荷试验,或做
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如心电图出现阳性变化或负荷试 验诱致心绞痛发作时亦可确诊。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行选择性冠 状动脉造影。但心绞痛并不全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 需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绞痛如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及非冠 状动脉心脏病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诊断才能 成立。
②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 诊断标准:
根据“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存在下列任何一项时可以 诊断心肌梗死:
儿心肌坏死标记物(最好是肌钙蛋白)增高三正常上限2倍 或增高后降低,并有以下至少一项心肌缺血的证据:
。
氏心电图出现新的心肌缺血变化,即新的ST段改变或左束支 阻滞(又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 死)。
。・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常。
、未预料的心脏性死亡,冠状动脉造影或尸体解剖显 示新鲜血栓的证据。
,接受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患者肌钙蛋白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定为 PCI相关的心肌梗死。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患者,肌钙蛋白超过正常上限5 倍并发新的病理性Q波或左束支阻滞,或有冠脉造影或其他心肌 活力丧失的影像学证据,定义为与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
:可根据临床评估、负荷试验反 应、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情况综合判断。
⑴临床评估:典型心绞痛是主要的预后因子,与冠状动脉病 变程度相关;有外周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者预后不良,易增加心 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心电图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完全性左束支传 导阻滞、左室肥厚、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分支阻滞 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高。
⑵负荷试验:运动早期出现阳性(ST段压低〉1mm)预示高危, 运动试验能坚持进行预示低危;超声负荷试验有很好的阴性预测 价值,而静息时室壁运动异常、运动引发更严重的异常提示高危; 核素检查运动时心肌灌注正常预后良好,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
发生率与正常人群相似,相反,运动灌注异常预示高危,应该进 一步做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运重建治疗。
⑶左室功能:是长期生存率的预测因子,LVEF<35%的患者死 亡率〉3%/年。
⑷冠状动脉造影:是重要预后的预测指标,最简单、最广泛 应用的分类方法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
CASS注 册登记资料显示正常冠状动脉12年的存活率91%,单支病变74%、 双支病变59%、三支病变50%、左主干病变预后不良。
:
⑴低危组:新发的或原有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加重,发作时ST 段下移Wlmm,持续时间〈20分钟。
⑵中危组:就诊前1个月内(但48小时内未发)发作1次或 数次,静息心绞痛及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时ST段下移〉1mm,持 续时间〈20分钟。
⑶高危组:就诊前48小时内反复发作,静息心绞痛ST段下 移〉1mm,持续时间〉20分钟。
(三)冠心病的评估:
:
⑴病史:最重要的是了解胸痛的特征,如胸痛的部位、性质、 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同时还应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 如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⑵个人史:生活方式(饮食、酒、烟),体力活动,育龄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引2015年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