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生殿》的悲剧审美.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长生殿》的悲剧审美
林汉荣讲授《雷雨》《哈姆雷特》等戏剧名篇时,为拓宽学生视野,笔者将《长生殿》引入教学内容,重温了《长生殿》的悲剧艺术。《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长生殿》的悲剧审美
林汉荣讲授《雷雨》《哈姆雷特》等戏剧名篇时,为拓宽学生视野,笔者将《长生殿》引入教学内容,重温了《长生殿》的悲剧艺术。《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式悲剧的艺术美。
一、《长生殿》的悲剧人物的地位和性格在许多方面比较符合西方的悲剧观
关于悲剧人物,古希腊伟大的学者亚理士多德强调高贵的地位和性格的缺陷。他认为:悲剧摹仿的对象是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这种人名声显赫、生活幸福,但又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他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与之比照,《长生殿》的悲剧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长生殿》的主人公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享有至高荣誉、地位和权力的皇帝和皇妃。李隆基的不善良与不公正表现为他沉迷与男欢女爱之中,忘了他身为一国之君所要担负起来的责任,为了讨爱妃欢心,劳民伤财地千里送荔枝,恣意践踏农民的良田甚至残害无辜。但李隆基又不是一个绝坏的人,他早年也不失为一代明君,马嵬坡之后他也对自己的行为做了一番忏悔,对百姓的遭殃给予同情和自责。剧中并未将安史之乱的原因归于李隆基,而是认为由于他的疏忽,无法辨认身边的奸臣和逆臣,在杨国忠和安禄山的相互斗争中导致了国家的灾难。对于杨玉环而言,她身为一个妇人也并非有什么罪大恶极之事,只因为她是杨国忠的妹妹,因此成为替罪羊,迫不得已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二、《长生殿》的情节冲突有别于西方的命运悲剧
西方推崇的是命运悲剧,如俄狄浦斯一样,越是自己做好准备去逃避命运对他的安排,他越是接近命运。《长生殿》没有体现出这个主题,虽然取材于《长恨歌》和《梧桐雨》,但作者在原来题材上加以发挥,更多体现一种冲突,即政治与爱情的冲突。一方面,在我们国家的角色定位里面,强调的是对等级制度的服从,身为一国之君的李隆基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在特殊的条件下,也必须遵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规则,安定军心和民心。另一方面,对忠贞爱情的追求,以及保护自己爱人的责任感也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本性,因此李隆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抉择就具有了崇高悲剧性的因素,杨玉环的“一代红颜为君绝”也有了牺牲自己成全爱人的品质。钱钟书在分析中国古典悲剧的时候认为洪昇在处理这个冲突的时候还是把握得不够深刻,“这些人物并未伟大到使我们与之保持相当的精神感应距离”。因为李隆基最后还是将杨玉环交给了叛军,显得人情虚伪,似乎有保自己帝王地位舍弃妻子之嫌。如果再设计多几个情节,如李隆基想殉情,但考虑到黎民百姓的利益和江山的稳定而活着,或者有更高的道德法令使他必须活着,那么人物在“死”与“不死”,“责任”与“爱情”之间的抉择就更具有深刻的悲剧性。

《长生殿》的悲剧审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十二官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7-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