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美元上的第一年
邢海洋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4年我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19天前的1月6日,我国第13亿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数字上的巧合并不预示着什一千美元上的第一年
邢海洋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4年我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19天前的1月6日,我国第13亿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数字上的巧合并不预示着什么必然性,却给计算提供了更多的直觉因素。2004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万人民币。
超过1万人民币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多么大的兴奋,因为,就是在一年前,我们已经因人均GDP超1000美元而欢欣鼓舞了一次。2003年,,按美元汇率计算,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1000美元的数字,因为有了众多国际上的比照,被赋予了多种意义。意义之一,从此我们进入了消费性社会,主要消费由衣食向住行方面转移,国民的个人资产也有了比较迅速的增加。消费结构升级随之而来拉动的是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迅速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意义之二,1000美元是个相对大的基数,意味着我们的“工业化”的补课已经完成,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指望着像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那样的经济腾飞。不过,1000美元也是个坎,如果没有社会的稳定和公平,1000美元之后,也可能是停滞不前,例子包括阿根廷和巴西等拉美国家。
韩国在1977年实现人均GDP1000美元,1995年便实现了人均10000美元,前后共用了18年。我国台湾地区,人均GDP1976年超过1000美元,1980年超过2000美元,1984年超过3000美元,1990年近8000美元,1992年超过了10000美元,前后用时不过16年。日本呢,首次突破1000美元是在1966年,那时已经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后期,即便如此,1968年又超过了西德,在经济规模上成为西方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1971年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1973年达到2964美元,日本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加到2000美元,再增加到3000美元所用的时间分别只有6年和3年。对立面上的是拉美国家,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30余年里,人均GDP只增长了2、3倍,现在只有3000~4000美元的样子。
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仔细审视,看这个第一年,我国的GDP增长给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答卷。
答卷之一,%。以此增长率,翻一番需7~8年时间,虽不及台湾地区的4年和日本的6年,但算得上飞速发展,以此增长率计算,25年后自可增长到10000美元。在1000到2000美元间,日元汇率没有变动,6年要实现增长一倍的目标,日本的GDP年均增长率是超速的,但随后,1971年10国财长华盛顿会议对日本施压,日元开始了升值,等于是本币增值和增长率一道,加速了后进国家的追赶进程。
答卷之二,收入分配。日本在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基尼系数明显降低,收入分配均等化,整个过程,。这主要因为战后政府打击财阀、农地改革、工会组织普及加之劳动力供不应求。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
一千美元上的第一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