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五言古诗《慈姥竹》赏析
《慈姥竹》
唐·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
李白的五言古诗《慈姥竹》赏析
《慈姥竹》
唐·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赏析】
慈姥竹,又称“子母竹”,是做箫笛的较好竹种,因产于安徽当涂县慈姥山而得名。因枝杆森束如母子相依,常用以比方母亲的抚爱。这首诗没有表现母子之爱,而从竹的本性着笔,赞颂竹之“贞心”。诗的前两句运用铺叙手法,描写出慈姥竹从石缝中钻出,枝叶茂密,与江岛相映的景致。“攒石生”刻画出慈姥竹布满生气,坚韧不拔的神韵。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及触觉角度,写出青翠之竹给人带来的感觉。青翠的竹子倒映在水面,使得碧绿的水显得更加深绿;一阵风吹过,竹叶间发出声响,使人过早地感受到秋风的寒意。这两句是全诗最精彩之笔,采纳通感手法,通过波之深来写竹之翠,通过写人的严寒之感,来写竹之声。上句写竹色,下句写竹声,通过人的各种感官的感受,从多角度描写慈姥竹,用以咏竹,颇有新意。体物尽性,把人人见竹皆能产生的感觉付诸文字,颇能引起人的共鸣。
五六句,写慈姥竹制笛后吹出的声音,明写声音之美丽,实则是对慈姥竹高风亮节的品行的赞美。末两句将蒲柳与慈姥竹作比照,侧面衬托出慈姥竹的坚韧坚韧。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面对种种困难困苦,宁折不弯的坚韧品行,以及不愿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高洁操守。
扩展阅读:李白的诗词风格
豪迈奔放,清爽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异,语言奇异,浪漫主义,立意清楚。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喜爱祖国山河,游踪普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美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爽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异,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胜利地在中塑造自我,剧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仆人公的独特共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亮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爱采纳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克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苦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大方激扬;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
李白的五言古诗《慈姥竹》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