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际收支理论.ppt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6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章
国际收支理论
一、重商主义国际收支理论
二、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三、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
四、国际收支乘数分析理论
五、国际收支吸收分析理论
六、国际收支货币分析理论
重商主义早在三百年前就着重研究了贸易收支问题,他们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获取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因为商人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将商品输出国外,换回金银,从而增加国内的货币存量。
而在对外贸易中,必须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以保持对外贸易顺差。
一、重商主义国际收支理论
在这里,重商主义者首次采用了贸易顺差这一概念。但在如何保持顺差问题上,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存在分歧,因而出现了货币差额论和贸易差额论的区别。
主要观点:
⑴在对外贸易中应保持顺差,不要向外国购买超过本国向外国卖出的东西,不使货币流向国外。
⑵应尽可能地限制初级产品的出口,因为若输出本国初级产品,经外国加工后再以高价输入,这样不仅使卖出的商品便宜,买进的工业品贵,使货币外流,还剥夺了国内的生计。
货币差额论
代表人物:
——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但是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原则,因为只有出超,才能使国家积累货币财富;出超越多,国家就越富有。因此应坚持扩大国内制造业产品的输出,限制本国能生产的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的输入。
贸易差额论
代表人物:
——英晚期重商主义者
主要观点:
货币产生于贸易,贸易增加货币,货币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不断地增多。这样,国家就不应该禁止货币输出,而应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
所以,奖出限入成为晚期
重商主义时期的重要贸易政策。
二、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代表人物:(1711-1776)
主要观点:只要世界各国相互保持贸易关系,则一国的对外贸易的货币收支有余或不足将自动调节,使各国的贵金属出现均衡分配
但这种货币的均衡分配,并于不是指绝对数量的平均分配,而是指各国所拥有的货币同各自的商品和劳务数量以及工业和技艺发展水平之间保持的比例大致相同。
早期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物价上升
货币供应量增加
黄金流入
国际收支逆差
黄金流出
货币供应量减少
物价下降
进口减少出口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运行的前提条件:
第一,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不存在大量失业;
第二,没有国际资本流动;
第三,各国都必须遵守金本位制的货币纪律;
第四,各国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三、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弹性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⑴古典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失效
金本位制度崩溃后,在纸币流通制度下,古典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去了赖以运转的客观条件。
一战和30年代大危机后,国内充分就业和工资、物价具有弹性等前提条件消失,西方国家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破产,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受到限制,也使古典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失去效用。
⑵弹性理论的产生
30年代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替代了资本主义经济自动调节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传统理论。凯恩斯经济学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具有重要影响,于是出现了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中的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
主要出发点:
1、国际收支调节不是一个自动调节的过程,而是政府政策起作用的过程。
2、政府可以用汇率的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即通过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
3、弹性理论只集中分析短期问题,即集中分析为改善国际收支的货币贬值所需要的“弹性条件”,而不考虑国际收支和货币供给的联系、货币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联系。
(一)马歇尔-勒纳条件
⑴假定前提
①弹性分析建立在局部均衡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
②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为无穷大。
③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和其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
④没有资本移动衡的,汇率变化很小。
⑵供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弹性即衡量数量对价格变化敏感性的一个系数关系。
供求的价格弹性系数说明的问题是:在市场相对价格变化后,市场的供求数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所以, 供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就是供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如果用Ex代表供求弹性系数,则有:

国际收支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3986758
  • 文件大小902 KB
  • 时间2017-06-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