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生小悟》.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人生小悟
人生一坠地,人生的飞机便起航了,即使还有四十年、五十年,也不过如飞机上的油量,只减不增,很快耗尽,请问:人生的着陆点在哪里呢?在找到的着陆点之前,你可以安心的享受人生吗?
人生实相
佛说人生实相,即是生、老、病、死苦。佛法的目的,正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此生老病死苦。
世人既然没有一个不厌患老病死苦、希求平安快乐的,那么也就是人人都有佛缘,人人心底都有追求佛法的原动力,人人的本性天良都不会拒绝佛法。如自觉挨饿的人不会拒绝救命的食品,真想学习的人不会拒绝渴求的知识。只不过众生在迷,既不认识佛法的作用,也不知道自己的真正所求。
人要有梦
人要有梦。
梦,超越现实;梦,能力无限。
梦,能让喑哑者辩才无碍,能让残障者自由飞升。
梦者,超越现实之美好理想之谓也。
梦,若真诚、广大、遍法界,即是菩萨菩提心,愿心庄严。
菩萨不可无菩提心,人不能没有梦。
若失菩提心,是名菩萨死;人生没有梦,同行尸走肉。
人生快乐度
人类在拼命地追求快乐,天神下到人间考察。
看到一个五岁的小儿,天神问:“小儿,你快乐吗?”
小儿欢欢喜喜地说:“我很快乐。”
小儿的父母祝愿说:“愿我儿天天快乐,永远快乐。”
天神很满意,奖了小儿一颗糖。
又过了十年,小儿长成少年。
天神又来问:“少年人,你快乐吗?”
少年略皱眉头地说:“我有升学压力,我不快乐。”
又过了十年,少年人长成青年小伙子。
天神又来问:“青年人,你快乐吗?”
青年提心吊胆地说:“我有就业、结婚压力,我不快乐。”
又过了十年,青年人已经成熟,步入壮年,有了家庭、孩子。
天神又来问:“壮年人,你快乐吗?”
壮年人忧心忡忡地说:“我有家庭压力,我不快乐。”
又过了十年,壮年人事业有成,迈入中年。
天神又来问:“中年人,你快乐吗?”
中年人黯然神伤地说:“月过中天往下走,人到中年万事休。我不快乐。”
又过了十年,中年人更加圆熟,跨入暮年。
天神又来问:“暮年人,你快乐吗?”
暮年人无可奈何地说:“我壮志未酬,能力最强、经验最富时却要退休。我不快乐。”
又过了十年,暮年人已是年过花甲。
天神又来问:“花甲人,你快乐吗?”
花甲人哀声叹气地说:“唉!白发爬头,百病侵体,何来快乐?”
又过了十年,花甲人垂垂老矣。
天神又来问:“老年人,你快乐吗?”
老年人万念俱灰地说:“我就要进棺入土,被你这样戏问是多么残酷啊。”
天神自言自语道:“具足聪明才智的人是怎么了?为什么拼命追求快乐,结果却越来越痛苦呢?或许是他一个人才这样。再去问问更多的人吧。”
天神又去访问了五岁的小儿、十五岁的少年、二十五岁的青年、三十五岁的壮年、四十五岁的中年、五十五岁的暮年、六十五岁的花甲、七十五岁的老年人,所得回答完全一样。
于是天神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生快乐度,与他的年龄成反比。
三种父母三种孝
众生皆有佛性,生于天地之间,禀受父母精血,故有三种父母,须尽三种孝顺。
(一)生身父母——双亲,为小。只及一生,唯限我身故。
(二)造化父母——天地,为中。长养万物,天长地久故。
(三)法身父母——如来,为大。无量光寿,充遍法界故。
此三父母,恩德极大,孝顺积大福,忤逆有大罪。
人皆知不孝父母为罪恶,不知不孝天地罪过更大。在天地所生一切万物中,人类最为不孝:不知敬畏天地,对大自然掠夺性开发,灭绝物种,污染空气、土地、水源……人类因为自己的不孝,正遭受种种可怕的灾难报应。欲求悔改,必须提倡护生、惜福、环保,是为孝顺天地父母。
诽谤佛法,忤逆法身父母,罪过又更超过不孝天地无量倍。因佛性者,众生本有,诽谤佛法为自断其根,复断一切众生根本。
孝顺双亲,为小孝;孝顺天地,为中孝;孝顺于佛,方是大孝。
孝顺父母的人,未必知道孝顺天地、佛菩萨;但不孝父母的人,肯定不会孝顺天地,也难信佛。若能孝顺于佛,自能孝顺天地、父母。经言:“若有慈敬于佛者,实为大善。”信顺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便是对十方诸佛最大的孝顺。
父母慈悲,不及天地;天地慈悲,不及佛菩萨。唯其慈悲广大深远故,小民难以体会。一般人皆知双亲于己有恩,至于天地大恩大德,则虽日日受之而冥然不知不觉,更不必说佛菩萨的慈悲了。
时间是心念之觉动
时间,科学之解释,似与运动有关;以佛教来看,时间乃是心念之觉动。这就常人之经验也可明一二,如静坐时心较专注凝定,少躁动,一小时亦如一小会儿;急切等人时,心念波动甚大,则一小时如很长时间。总之,心动故有时间,心若完全寂止,则时间消失;时间消失,即没有先后次序等概念,三世一切顿然全现。比如放掌于空中,则有掌上掌下;抽掌则无上下,浑然虚空,浑然虚空故,一切上下左右皆在其中。
《华严经》有言,“我于一念见三世”“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

《人生小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lap
  • 文件大小515 KB
  • 时间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