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反思
——为了寻找标准答案
一直淡淡地喜欢着李清照,对她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记住
了她的几句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悲惨惨戚戚。”是最先进入我灵魂深处的,但那时是不理解她“怎一
《如梦令》教学反思
——为了寻找标准答案
一直淡淡地喜欢着李清照,对她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记住
了她的几句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悲惨惨戚戚。”是最先进入我灵魂深处的,但那时是不理解她“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心境的,后来渐渐知道了她少年时的快乐,新婚时的甜蜜,中年时的幽怨所以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一
也许是过分喜欢吧,当学生无法确定“如梦令”词牌名仍是题目时,我就随手在黑板上写下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告诉他们这是李写的另一首《如梦令》,学生咿咿呀呀地读着,一脸的笑意说是词牌名。我也不急,进入了课文的教学。
二、
由于预习,词早就会背了,词意也早就写在书上了,孩子们
都很喜悦,大有“你不教也没关系”的感觉。于是我检测了几个重点
字词,逐句让他们说说意思,可他们搬来的要么是《课课通》上的,要么是拓展阅读上的,似乎也是一首首“清词”,学习底子薄的同学就只有听的份了,于是我直接进入了下一步教学:仔细察看画面,按照你的察看序次用自己的画描述画面。叽里呱啦,全员参与,凡是说到我的困惑处,我就说“是吗?”请了三四个同学说过后,他们叫了起来:到是喝醉了“不知归路”仍是天晚了“不知归路”?“兴尽”到底是高兴极了,仍是兴致未尽呢?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我进教师前,依然不明确,网上关于此的争论也很多,我似乎无法决断。
于是他们再读诗,静心思考,原来在“溪”“亭”“斜阳”“藕花”的美景中,和知己出游,是最幸福的事,所以“酒不醉人人自醉”,陶醉于美景,陶醉于浓情。在美景中和知己游赏,心情愉悦到了极点,可是天色“晚”了,只能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这因为这份“愉悦至极”和“意犹未尽”“恋恋不舍”,词人在事隔许久后依然“常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更多程度上说,是孩子们开阔了我的思
维。我觉得只要进入情境,感悟通情达理就行了,似乎不需要什么标准答案了!因为我觉得孩子的,合理的,就是标准的!
三
轻松学完,还剩十几分钟呢!于是赶紧拿出家作本,开始默
写,正确率较高,我也就放心了。时间多余,我们在读读李的别的一首词吧!学生开始想刚刚那样快乐地“昨夜雨疏风骤”因为这几天江南春天确实是“昨夜雨疏风骤”学生关于理解词意仍是没有太多障碍的。我问:为什么你读得那么快乐?学生说春天景美呀,早晨醒来心情快乐,“海棠依旧”心情快乐我问真的吗?词人也认为“海棠依旧”吗?不如
《如梦令》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