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针灸意外:拔罐中的常见情况及处理.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针灸意外:拔罐中的常见情况及处理
  (1)青紫:拔罐后可见有的拔罐部位青紫,有的殷红,有的则不变色。青紫及发红部位往往病情较重,瘀阻较重。有时这些部位并非是痛苦最重的部位,只要坚持在原处拔罐,青紫就会渐渐消退,疾病也能治愈。
  

针灸意外:拔罐中的常见情况及处理
  (1)青紫:拔罐后可见有的拔罐部位青紫,有的殷红,有的则不变色。青紫及发红部位往往病情较重,瘀阻较重。有时这些部位并非是痛苦最重的部位,只要坚持在原处拔罐,青紫就会渐渐消退,疾病也能治愈。
  (2)发泡:这种状况比拟多见。有的一日起泡,有的则至三五日甚至十余日起泡。所起的泡有较为清亮的水泡,也有紫红的血泡等。发泡现象多为局部病情的反映,一般受病情轻重(一般瘀阻较重的发泡较快)、季节(夏天较易发泡而冬季则较慢,这也是拔罐治疗提倡“冬病夏治”的一个缘由)、皮肤疏密(一般皮肤细嫩的易发泡,如青年女性,而壮年男性则发泡较慢)等因素影响。正常生理条件下,血管内渗透压和血管壁通透性处在一较恒定的水平,拔罐的抽吸很难将其转变,不易起泡。
  发泡后可用消毒针灸针将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体。对于发泡后的创面如何处理,如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为防止感染,用无菌纱布掩盖,按时换药,直至愈合;另一种观点则是连续在发泡部位拔罐,以抽吸其中的病理产物。笔者比拟倾向于后一种。大家都知道,以前有“血罐”的治疗方法,即在拔罐前先用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拔罐部位,可以抽吸出一些暗紫色的血液凝块,疗效比拟明显。但缺点是如何确定被拔罐部位是瘀血瘀阻的部位呢?假如确定精确,能够抽出瘀血,病症明显减轻,假如确定不准,将会拔出红色血液,病症也不能减轻。现在拔罐发泡已经证明局部有病,所以更应当在发泡处连续拔罐以抽吸出病理产物。


  实践发觉,在发泡处连续拔罐,确实可抽吸出不同的病理产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暗紫色瘀血:大多病程较长

针灸意外:拔罐中的常见情况及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