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救自护——冷静面对绑架
第一篇:自救自护——冷静面对绑架
自救自护
(三)
文文今年13岁,在江津一所中学读初一。
9月10号,星期二,学校下午6点钟放学。和往常一样,文文背着书包,一个人往家走。
突然被两个偏僻小巷子,如果是必经地,可以多约几个同学结伴同行。
●遇见不明可疑车辆,请尽量远离回避。
承办检察官介绍,文文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每当他们回家,就会给女儿千叮万嘱,注意防范各种危险。
“她妈妈每次回家,就经常叮嘱她,不要和一些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一起耍,要按时回家,不去游乐场所,遇到陌生人,更要保持谨慎,不要随便接别人的东西。”
6
文文性格大大咧咧,很外向,虽然年纪小,但很懂事,会察言观色。当然,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最后良心发现,放弃了绑架的念头,并放走文文,这也是文文毫发无损的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认,文文一开始就对绑匪体现出顺从,不仅保存了自己的性命,也避免了对自己的人身伤害。”
如果突遇抢劫、绑架等索财事件
应像文文一样冷静沉着
避免激怒匪徒危及自身安全
在此前提下再寻求自救方法
(文中人物系化名)
第二篇:自护自救小故事《冷静——转危为安》
冷静——转危为安
赵小锐和同学们利用暑假到森林中参加生物夏令营,他看什么都感到新鲜。
突然,他发现一只美丽的大蝴蝶,他想也没想,抄起捕虫网就追了过去。也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当赵小锐如愿以偿地抓到那只大蝴蝶时,他周围已经找不到一个同学了,也听不到一点同学们的谈笑声,甚至连那条森林中的小路也不知去问了。他迷路了。这时,他想起老师说过的话:“在森林中迷路时,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冷静。”想
7
到这,小说做了几次深呼吸,平静了一下心情,开始为如何走出困境思索起来。不久,他就制定了一套方案:他先是回忆起自己离开队伍的时间,然后仔细观察附近的地形地貌,找到自己跑来时踩出的脚印,接着根据万同沿着脚印一步步慢慢地走,终于走回到来时的那条小路。沿着路没走多久,就听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呼喊声,小锐激动得都要哭了,他成功了!
第三篇: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
《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课程编制
一、开设背景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校本课程《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正式基于这样的认识进行开发的,它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实施校本课程,可以使学校办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财尽其用”;也可以使教师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人尽其才”;更可以是学生个性获得自主发展,实现“学习解放”。由于各学校的办学资源、师资力量、学生需要都有特点,因此,实施校本课程还是走特色办学的必经之路。
《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开发的理论基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报告和中央综治委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的昨天、今天喝明天》,这个报告真实的论据证明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并指出今
8
天世界教育的基本走向,是引领世界教育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中央综治委要求:各学校加强对在校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管理,着重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在确定目标和内容时,基本遵循上述理念,为培养具有较强生活能力、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建设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纲要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4年级至5年级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小学生自护自救常识课程的价值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生存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相互平行,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课程目标
(一)
总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学会自护、自救、自卫和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懂得人情,助人为乐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初步学会料理家庭生活,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在落实知识与目标技能时,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
9
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阶段目标
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动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自护自救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自我救护意识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通过实践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
自救自护——冷静面对绑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