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感觉秩序到竞争秩序.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感觉秩序到竞争秩序
陈德中 摘要: 哈耶克从批评传统经济学静态均衡概念入手,对相应的“完美知识”假设提出了批评,从而提出了分散知识的概念。一个为研究者忽略的问题是,哈耶克进一步认为,我们是依赖于特定的类分系统来整理知识的,事实高为重要的贡献在于对传统均衡观所依赖的知识基础提出疑问。这样的追问隐含着许多变革观念的需求,并将我们引导到了对于参与经济行为的个体的依赖于“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的知识”的认识。这也奠定了哈耶克从考察人的知识的角度考虑经济问题乃至整个社会问题的考察路径。不过很显然,“对‘时间’的强调,在‘经济学与知识’中取代了对‘主观性’和‘分散的知识’的强调。”[2]251
二、对知识的整理依赖于主观类分系统
在促成“分散的个人知识”的观点形成中,“社会科学的事实”一文有着独特的方法论意义。这一点似乎为一些哈耶克的研究者如考德威尔所忽略。[2]251 “社会科学的事实”一文,可以说是代表哈耶克数年后发表的《感觉秩序》一书主要观点的提要性文章。
这篇文章讨论了一个容易为一般的研究者所忽略的问题:“在社会科学中我们必须讨论哪些类型的事实?”或者说,在进行社会科学的研究时,我们将哪些事实带入了我们的研究,又将哪些事实排除了出去?我们这样做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哈耶克的回答是:我们需要一个类分系统,根据这个类分系统,我们完成了对于所研究事实的构造与筛选。“在讨论我们怎样看待别人有意识的活动时,我们总是会依据自己的观念来解释别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把别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对象纳入到根据我们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来规定的种类或范畴中去。……我们总是通过设想另一个人处身于我们所知道的对象分类系统,对我们实际看到的那个人的行为添油加醋,而不是从对别人的观察中懂得如何分类;这是因为这些类别都是我们所设想的。”[1]60根据这样一种看法,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完全都是一些“具有人的特点的”解释。这些解释 “是我们都‘直觉地’认识到,并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毫不犹豫地使用,而且所有的社会交往和人们之间的交流都建立在其上的事物的一种状态。”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哈耶克马上需要回答的问题:“在科学分析中使用这样一些概念是否合理”。 哈耶克从知识活动的内在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对个体行为及其对象进行分类,并发展这种分类。我们这些活动,是在把我们进一步研究任务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材料进行有秩序的排列。“我们把已作为这种分类的个体行为的不同类别作为要素,再用这些要素来建立假想的模型,从而努力重现我们已知的周围世界中的社会关系模型。”[1]65这样一种看法面临着追问:难道就没有纯粹的客观事实和客观知识了吗?
哈耶克对这样一种观念的回答非常明确:“那种把诸如‘社会’或‘国家’,或任何特别的社会制度或社会现象等社会集合体视为在任何意义上都比可理解的个体活动更加客观的观点,是纯粹的幻象。我要表明的是,我们称作‘社会事实’的,从自然科学使用‘事实’一词的特殊意义上说,和个体行为或他们的对象一样也不是什么事实。这些所谓的‘事实’,不过恰恰与我们在理论社会科学中所建立的那些模式一样,是一种根据我们自己的头脑中所找到的要素建立起来的思想模式。”[1]66
在强调主观类分这一点上,哈耶克表现出了奥地利古典经济学的主观主义方法论特点。而这样的方法论必将把社会行为主体的主观行动与主观意愿作为考察人类生活的基本出发点。当边际学派以人的主观效用理论来分析经济行为时,他们已经奠定了这样的分析基础。但是依赖于主观偏好体系的分析工作并没有能够让人们意识到知识的分散特性,人们仍然可以假定我们能够掌握全部的知识。哈耶克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就是强调分散知识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是在传统经济学均衡概念在分析相关经济现象失灵后才被显现出来的。但是知识的主观类分说注定要打破纯粹客观知识的迷梦,为哈耶克对于知识分散说的强调构设了逻辑上的依托。比尔纳把哈耶克的这一基本认识论方法称做“主观主义信念”,并认为“主观主义的信念意味着‘所有的解释应当纳入个人感知’。”[2]402
哈耶克在“社会科学的事实”中所做的工作旨在描述自己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这些学科所讨论的,是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必须用一种不同于观察自然界的方法来观察的世界。按照一种有用的形象说法,就是,我们从外部观察自然的世界,而我们从内部观察社会的世界。”[1]72历史主义相信社会现象与自然界的事实一样,对于我们来说从来都是既定的,历史主义因而把科学偏见误用到历史现象。在哈耶克看来,“当我们不再能通过类推自己的观念来解释我们所知的别人的行为时,历史就不再是人类的历史了。”[1]72
在随后的“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一文中,知识的分散说第一次得到了清晰系统的表达:“经济运算所倚赖的‘数据’从未为了整

从感觉秩序到竞争秩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晴雯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