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导学\以情促教
刘 和 摘 要:情感教育贯穿了我们人的一生,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尤其重要,教学更是承载了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情感教育在教学中举足轻重,基于此,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坚持以情导学、以情促教。
情,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情感。教师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没有鲜明的爱憎,是不可能用他的语言去征服学生的。纵观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学生就像春天的鲜花,精神百倍。教师绘声绘色地讲,学生如陶醉了般侧耳聆听;而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是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学生就像暴风雨中的麦苗,趴在课堂上,两眼无神,没精打采,身在此而心在彼,白白浪费时间。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艺术,是教师调节情感的艺术,是一种“阴转晴”的艺术。
其次,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的原理,教师先入情――动情――析情――移情。根据这一情感发展过程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此,教师在接触一个新班时,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的兴趣、习惯、爱好、人生观,可以试着从内心调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作学生,来确定自己在学生眼中、心中应树立的形象:在教学方面,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深入挖掘,理解教材,如此才能“入情”“入境”。进入课堂后,教师如能像演员走进摄影棚一样,立刻进入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及体态语,牵动学生的情感,注重熏陶感染,用自己的巨大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感,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接受教育、接受所传授的知识。
此外,教师要加强教研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情感。情感是学生乐学、爱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只有教师倾注全部的爱心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师生间恰当的语言沟通,态势交流,可以为教学的成功创设出良好的环境。
三、以情促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引出学生的情。首先,教师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在课堂上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赞许,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与鼓励,尊重信任学生,尤其对差生要给与更多的关心。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当学生喜欢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带有学习和参与热情,反之只会影响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师自身情感的带动下,学生也会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一进入教室马上投入作为教师角色中,融入到课文的感情中来,绝不把个人的不健康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的情绪。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重视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情导学\以情促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