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细胞及血小板
第1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
均来源于骨髓的多能造血干细胞
具有变形、趋化、黏附功能,参与机体的防御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第19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棒状小体(Auer小体)
第20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中性粒细胞分叶不能(Pelger-Huët畸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第21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Chédiak-Higashi畸形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易感染,常伴白化病。
第22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Alder-Rejlly畸形 ——在中性粒细胞中含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见于脂肪软骨营养不良或的遗传性粘多糖代谢障碍。
第23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May-Hegglin畸形 ——粒细胞内异常蓝斑形成,类似杜勒小体,其他粒细胞甚至巨核细胞内亦可见到。
第24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a)
颗粒含
肝素
组织胺
白三烯
第25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功能:
噬碱性粒细胞表面有IgE的Fc受体,当与IgE结合后即可被致敏,再受相应抗原攻击时可引起颗粒释放反应,参与Ⅰ型过敏反应。
第26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B增多
过敏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超敏反应、粘液性水肿等
血液病:慢粒、骨髓纤维化
某些转移癌
第27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a,E)
颗粒含:
酸性磷酸酶
芳基硫酸酯酶
过氧化物酶
组胺酶
第28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功能:
能作变形运动,并具有趋化性,吞噬作用微弱。
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从而减弱过敏反应
能借助抗体与某些寄生虫表面结合,释放颗粒 内物质,杀灭寄生虫。
故而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抗过敏和抗寄生虫作用。
第29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E增多 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寄生虫感染 血吸虫病、钩虫病
皮肤病 湿疹
血液病 慢粒、恶性淋巴瘤
某些上皮性肿瘤 肺癌、宫颈癌、鼻咽癌
传染病 猩红热急性期
E减少 伤寒、副伤寒
第30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淋巴细胞
第31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淋巴细胞是人体主要的免疫活细胞,依发生成熟的场所不同分T、B淋巴细胞,分别参与细胞和体液免疫。
第32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L)
游离核糖体
不发达细胞器
第33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
生理性增多:新生儿(4-6岁恢复至成人)
病理性增多: 病毒感染、结核、风疹、腮腺炎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移植排斥反应。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再障、粒细胞减少、粒缺。
淋巴细胞减少(lymphopenia)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线损伤、免疫缺陷病人
第34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Ⅲ型 幼稚型
1型 空泡型
Ⅱ型 不规则型 单核细胞型
异性淋巴细胞
第35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正常<2%,异常增多见于传染 性单核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等,可>10%。
某些细菌或原虫感染
其他:药物过敏、输血或血透后、放射线损伤。
第36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单核细胞(monocytosis)
颗粒含
过氧化物酶
酸性磷酸酶
溶菌酶
非特异性酯酶
第37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生成过程:
粒-单细胞系祖细胞→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外周血3-6d)→巨噬细胞(组织和体腔)
功能:
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明显的趋化性。
能吞噬杀灭病原体。
清除衰老红细胞和损伤组织细胞
第38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单核细胞增多意义:
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
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在活动性肺结核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甚至呈单核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占总数常达20×109/L以上,分类时单核细胞可达30%以上,以成熟型为主。
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幼单核细胞增多
第39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血小板(bl
白细胞及血小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