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安石的诗词《伤春怨;雨打江南树》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安石的诗词《伤春怨•雨打江南树》赏析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宋代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很多。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

王安石的诗词《伤春怨•雨打江南树》赏析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宋代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很多。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忙去。
【赏析】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很多”,起首两句写江南美景。一句“雨打江南树”脱口而出,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不一样,杜甫是赞美春雨之贵之柔,内心布满喜悦,而王安石则是平白直叙,毫不修饰,平淡处,带有几分无奈与懒散,示意词人此刻的心情是有点落寞和凄凉的。一个“打”字,显得非常残酷无情。春雨与一般的雨不同,它一般是催开百花的细雨,而不是摧残百花的暴雨,“一夜花开很多”便是春雨的功绩。春雨降下,一夜之间,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春天就来到了。这两句点明白时令,写的是初春的风光,呈现给人一种喜悦欢快的场面。但是,春天究竟不会长留,好景也不会长期,阳春三月已过,就是暮春季节。对初春春雨降落、百花盛开的美妙情景的描写,其实是为了下文写暮春做铺垫,正是有了这句的比照,才更能突出暮春的凋零和凄凉,愈能表现出对春天的留恋和不舍。


这两句词和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场景截然相反,一个是春雨催开百花,一个是风雨摧落百花,可是惜春的情感却比拟相像。


扩展阅读:王安石的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失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诞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夫的苦痛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佑三年(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侈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恳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

王安石的诗词《伤春怨;雨打江南树》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TONGMU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