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王怀福
中枢神经系统—脑 Central Nervous System—brain
概述
位置
组成
端脑telencephalon
间脑diencephalon
小脑cerebellum
延髓内脏运动核的外侧,接受 Ⅶ、Ⅸ、Ⅹ对脑神经的内脏感觉神经节中枢突传入的内脏感觉冲动。
脑干的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
楔束核
下橄榄核
上橄榄核
脑桥核
上、下丘核
红核
黑质
非脑神经核与脑神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起着联系各级脑与脊髓之间的桥梁作用,发出轴突构成神经传导路的一部分,又称传导中继核。
薄束核和楔束核gracile nucleus and cuneate nucleus
脑干背侧面观
延髓水平切面(平内侧丘系交叉)
位于延髓背侧,是躯干和四肢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中继性核团。
下橄榄核inferior olive
位于延髓橄榄深面,可能与小脑控制运动特别是步态的功能有关。
延髓水平切面(经橄榄中部)
脑干腹侧面观
红核red nucleus
呈圆柱状,平上丘平面,富于血管,对肢体远端的精细活动有重要调控作用。
中脑水平切面(经上丘)
脑干背侧面观
黑质 substantia nigra
纵贯中脑全长,断面呈新月形,细胞内含大量黑色素,是脑内合成多巴胺的主要场所。在皮质运动中枢调控下,为“启动”一切躯体运动做好准备;同时协调肌张力,确保动作的稳准性。
黑 质
红核
蜗神经核 下丘臂
上丘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 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 束 内侧丘系
脑桥核 大脑皮质 小脑中脚
下丘核
上丘核
红 核
黑 质
脑干内主要的非脑神经核
视束 ,下丘 III、IV、VI核
脑, 脊髓 顶盖脊髓束
大、小脑皮质 红核脊髓束
纹状体 纹状体、
丘脑
脑干的纤维束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脊髓小脑前束和 脊髓小脑后束
外侧丘系
内侧纵束
三叉丘系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红核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脑干的主要纤维束
名 称 起 始 终 止
内侧丘系 薄束核 丘脑
楔束核
脊髓丘系 脊髓 丘脑
后角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丘脑
三叉神经脊束核
外侧丘系 蜗神经核 后丘脑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大脑 脊髓前角
皮质 脑干躯体运动核
脑干四个丘系简表
丘系名称
起始核
交叉
部位
终 止 核
功 能
脊髓丘系
内侧丘系
对侧后角固有核和边缘核
对侧薄束核和楔束核
脊髓白质前连合
延髓内侧丘系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对侧躯干四肢痛、温度和粗触觉
对侧躯干四肢深感觉及精细触觉
三叉丘系
外侧丘系
对侧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
双侧蜗神经核
脑桥
延髓
斜方体(部分交叉)
丘脑腹后内侧核
内侧膝状体
对侧头面部浅感觉
双侧听觉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
外侧丘系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脑干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 of brain stem
位置:脑神经核、境界明确的非脑神经核和上、下行纤维束以外的区域。
结构:神经纤维交织成网,胞体散落其中,有多群核团,向上延伸至背侧丘脑 。
分群
中缝核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主要功能
可接受来自各种感觉传导束的信息,其传出纤维可联系中枢各级水平;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调节觉醒睡眠周期;
固有束和网状脊髓束,调节躯体和内脏运动。
外形与内部结构相联系
平面与立体相联系
灰质与白质相联系
结构与功能相联系
中枢与周围相联系
小 结
位置和外形
内部结构
功能
小脑cerebellum
位置
外形
小脑蚓vermis
小脑半球cerebellar hemisphere
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
小脑的位置与外形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皮质
小脑髓质
小脑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
小脑的功
解剖:脑干小脑间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