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剂的作用机制
/
一、皮肤颜色的生物学基础
二、黑色素的调控机制
三、美白剂的作用机制
1、黑素小体(Melanosome)
黑素小体是皮肤、眼、内耳、脑膜等处色素细胞特有的、溶酶体样的膜性细胞器,是合成和储存黑色素的亚细胞结构。
用电子显微镜可以在妊娠第四个月就辨认出含有黑素的黑素小体。
皮肤颜色的生物学基础
皮肤颜色的深浅受多种因素调控,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及分布。
黑色素的数量与性别和人种无关,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日照程度的差异导致在人体不同部位有显著区别。
皮肤颜色的生物学基础
黑色素基底层黑素细胞粗面内质网合成,并运至高尔基体包装成膜状结构,成为黑素小体;经黑素细胞胞体上树突移至角质形成细胞后,从皮肤角质层排泄。
黑素转运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黑素小体从核周到胞膜内侧
黑素细胞树突的形成和延展
.黑素小体的释放
皮肤颜色的生物学基础
Fitzpatrick将参与黑色素合成、排泄的这种周期性代谢的一个黑素细胞和其周围的36个角质形成细胞称为表皮黑素单位。
黑色素除可使皮肤呈现一定颜色外,还能发挥防晒、抗衰老及防癌等作用。
皮肤颜色的生物学基础
黑素细胞(melanocyte)
表皮黑素单元:黑素细胞与其邻近一定数量(10-36个)的角质形成细胞紧密配合形成,向它们输送黑素颗粒。
表皮黑素单元
角质细胞摄取黑素小体
转运模式:
注入(角质细胞吞噬黑素细胞树突末端)
胞吐(裸露的黑素小体)
融合(隧道)
膜泡(黑素小体有胞浆、细胞膜包裹)
皮肤颜色的生物学基础
1. 黑色素合成酶的调节
黑色素合成途径为:酪氨酸氧化为多巴醌, 继续氧化脱羧形成二羟吲哚后转变为黑色素,即优黑色素或真黑色素, 它是皮肤色素的主要组成成分。
另有一旁支,即类巴醌经谷胱甘肽或半胱氨酸催化生成褐黑素或称脱黑素,但其相关报道较少。
黑色素的调控机制
美白剂的作用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