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形式与政策论文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
形式与政策课上,通过观看《大国崛起》系列短片,我了解了当今世界上主要国家包括英美等的崛起历史。中国也在改革开放后,奋起直追。历史是现在的根基,回往受到国际势力的干预。
对于国家意识、宗教意识、民族主义来说,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权受到冲击,人口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加快,各国的相互了解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的对外开放使人们更加意识到“我们”和“他们”的差别,增加了许多人对本国、本教派、本民族的认同感,使他们更加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抵制外来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加剧了社会发展失衡,经济民族主义明显上升,表现为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警惕和抵制。
虽然宗教和民族主义都有某些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作用,但也可能被引导到破坏和平、稳定、繁荣的方向上去,造成不同宗教、教派、民族之间的隔阂甚至仇恨。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一向关注世界范围的思想激荡与文化发展趋势。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包括经济开放,也包括对世界各个文明和各种民族文化的思想开放,从世界文明中吸取精华。中华文明本身就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宗教和民族特色,因此而丰富多彩。中国人提倡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不主张相互隔绝、仇视或民族分裂,更反对用暴力方式解决宗教、教派、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中国可以而且应当扮演的角色,是在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促进世界的和谐。
2009形式与政策论文
毫无疑问,中国在加强本国文化建设的同时,希望扩大自己对外的文化影响和“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就是将本国、本民族最珍贵的文化传统,同其他国家和民族分享,并使之成为人类普适价值体系一部分的过程。其实,中国所推崇的和谐思想,在世界其他文明和宗教中也都有所体现,只是理解和表述方式不同而已。加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其他国家的软实力。中国人可以而且应当做的,首先是建设国内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和宗教群体之间的相互包容。同时,还要同在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方面有差异的国家扩大共识,增加相互理解。中国的经济开放与文化开放同时并举,中华文明就能在各个文明相互融合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三个特点,是权力中心、财富中心和发展驱动力正在发生转移。
近年来,国际政治格局和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深刻变化。冷战刚刚结束时,美国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得到稳固,欧洲联合势头加快,日本在亚洲经济中是领头羊。发达国家掌控着国际机制的制订和执行。但是,进入新世纪之后,西方国家的整体实力出现了相对削弱的迹象。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以及其他一系列对外行为,损害了自身的国际形象,削弱了它的软实力。现在美国经济又受到次贷危机的冲击,“硬实力”也受到伤害。欧盟和日本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人口的老龄化、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减少,都对经济造成了制约。目前,国际金融动荡对欧洲的打击甚于美国。就整体而言,发达国家信心下降,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压力。相比之下,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诸多新兴国家,抓住了全球化的发展机遇,迅速增强了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西
形式政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