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开发与管理指南
过程编号
IASPEC-SP-RDM-G01
文件状态
[]草稿[丁]正式发布
[]正在修改
当前版本
修订
日期
2006-6-21
审核
日期
2006-7-8
批准
的问题进行逐项专题讨论,然后对原有系统、类似系统的不足 进行开放性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的解决方案进行构思,在此过程中将所有的想法、问题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和不足记录下来,形成一个要点清单,作为后续需求分析的依据。
6)原型法
原型(prototype)即把系统主要功能和接口通过快速开发制作为“软件样机”,以可视化的
形式展现给用户,及时征求用户意见,从而明确无误地确定用户需求。同时,原型也可用于 征求内部意见,作为分析和设计的接口之一,可方便于沟通。原型法主要价值是可视化,强 化沟通,降低风险,节省后期变更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率。
原型的基本步骤:
1) 根据客户原始需求、项目建议书、市场需求或合同要求,确定系统要做什么,即
系统的边界、主要业务或功能、系统的接口
2) 根据这些需求,形成系统原型。对于所形成的原型的基本要求包括
体现主要的功能;
提供基本的界面风格;
展示比较模糊的部分,以便于确认或进一步明确,防患于未然。
原型最好是可运行的,至少在各主要功能模块之间能够建立相互连接。
3) 进行原型评价并获取系统的需求,原型评价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
在公司内部演示、评审,进一步获取内部信息,并求得共识;
与用户进行演示与交流,挖掘用户需求,从而确定软件的目标和需求。
4) 根据原型评价的意见修改原型,直到求得共识
原型法的优点是:1)鼓励业务管理者的积极参与;2)有助于解决业务管理者之间的 差异;3)能给业务管理者一个对最终系统的直观感受;4)周期短;5)成本低;6)用 户较满意。
但原型法也有缺点,主要为:1)导致人们认为最终系统将很快产生;2)对系统操作
权限的说明较弱;3)不适合于开发大系统;4)开发过程管理困难。
需求获取资料的保管
根据所采用的需求获取技术,在需求获取过程中将产生不同的记录和原始资料,项目组
应将这些记录纳入开发库进行配置管理。需求获取的记录与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用户编写的原始需求文档;
用户填写的需求调查表;
用户访谈的访谈纪要;
需求研讨会的会议纪要;
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业务规则文件以及行业标准文件;
需求原型。
需求分析 在完成需求获取所得到的记录与资料的分析与整理后,项目经理应组织软件的需求分析 工作,建立各需求元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分配给软件的需求、需求的分类、需求的优先级等。
需求分析的方法种类繁多,但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是结构化分析方法和基于用例的 需求分析方法。
问答分析法
常见的问题包括:
需求是否存在二义性
需求文档上下文是否有矛盾
需求是否完备
需求是必要的吗
需求可实现吗
需求可验证吗
需求的优先级确定了吗
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它把系统看作一个过程的集合 体,利用图形等半形式化的描述方式表达需求,对问题进行分析,描述工具有: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的系统模型, 它在一张图中展示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即输入、输出、处理过程、数据存储。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数据字典技术是一种有效表达数据格式的
手段,它是对所有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组织的列表和精确、严格的 定义,从而使用户和系统分析员对于输入、输出、存储成分和中间计算机有共 同的理解。
结构化语言:结构化语言是结构化编程语言与自然语言的有机结合,可以采用 顺序结构,分支机构、循环结构等机制,来说明加工的处理流程。
判定表和判定树:判定表是一种处理逻辑的表格表示方法,其中包括决策变量,
决策变量值、参与者或公式;而判定树则使用像树枝一样的线条对过程逻辑进 行图表化的描述。判定表和判定树用来描述复杂决策逻辑,要远远优于使用结 构化语言。
实体-关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 E-R图):E-R图可以用来描述数据 的存储需求,包括数据实体,数据实体的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结构化分析方法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强烈依赖数据流图的自上而下的建模方法,它不仅是 需求分析计划,也是完成需求规格化的有效技术手段,使用结构化分析方法时可遵循下列活 动:
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
首先,画出系统得数据流图,说明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流,说明系统的数据流情况, 以及经历了哪些处理过程。在这个数据流图中,可以包括一些非计算机系
《需求开发与管理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