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31
2
第一章 规划提出背景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以上地区为海拔170-1200米的低山和河谷区。山地地表破碎,多峡谷峭壁,河谷地面平缓,为主要农耕区。
2、气候条件
白河县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累年(≥10℃)积温4813℃,,年平均无霜期234-261天。因海拔高度,植被覆盖程度不同,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彦云
6
4
“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是白河县气候随地域变化的写照。“春寒、伏旱、秋阴雨”是白河的气候特点,伏旱、秋阴雨也是白河灾害性天气。
3、水资源现状
白河县共有大小河沟76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下的696条,%;流域面积为5-10平方公里的河沟27条,%;10-30平方公里的河沟10条,占3%;30-50平方公里的河沟10条,%;50-100平方公里的河沟5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不含汉江)。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偏南横过,,最大流量31600㎡/s,枯水期最小流量72㎡/s,年输沙量5446万吨。县境西部冷水河水系与县境东部的白石河水系几乎平行自南向北汇入汉江,直接汇入汉江的河沟还有磨沟、拖扳沟、北店子沟壑麻虎沟。县内地貌起伏强烈,地表破碎,河沟下切力强,一般河谷狭窄,河沟比降大,流量随降水而变化。水量丰枯悬殊,水能理论蕴藏量大。
二、社会经济条件
1、经济状况
全县行政划分为9镇6乡、124个村民委员会、3个城镇社区、。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
8
4
4836万元,%和25%。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316元,%;%。,%。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2、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白河县农业耕地面积41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红薯和豆类为主,水稻、洋芋次之。低山区分布着中药材、木瓜、桑树、核桃、板栗、油桐、柿子等经济。
白河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在产业建设质量上也大幅提升,一是蚕桑产业紧抓国家“东桑西移”政策机遇,全县现有标准化密植桑园6万亩,实现年产值2644万元;二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三是烤烟产业大力发展,,实现产值1906万元;四是黄姜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产值5238万元;五是木瓜产业通过实施标准建园面积发展近10万亩,产值600万元。因此,白河经济的发展将依靠特色产业来带动。
3、基础设施状况
白河境内交通便利,“十天”高速公路、襄渝铁路、316国道贯穿南北。县、乡、村公路,通车里程722公里,汉江是本县水上运输线,
9
4
。生态新村建设以完成19个新村示范村建设,10个特困村完成“安居工程”,正在启动的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1630工程)以全面启动,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得到全面提升。农村安全引水工程27处,。建沼气池2500口,完成流域治理70平方公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受到水利部高度评价,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4、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现状
目前,支撑白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是来自产业建设、劳务输出和政策性补助三大项。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02元。
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中药材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
因此绿色消费和民众对健康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中药饮片是中医基础,中医以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倍受民众欢迎。
根据国内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中药材种植大面积发展的有,安徽亳州、广西玉林、云南、贵州,陕西商洛、汉中等。
全国依托中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