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三首
玉兰小学 轩亭丽
0
导入新课
四季如诗
说一说你喜欢的季节。

0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快来分享一下吧。
研读古诗
古道西风的苍凉
一鹤排云的豪气
0
山行
杜牧
0
作古诗三首
玉兰小学 轩亭丽
0
导入新课
四季如诗
说一说你喜欢的季节。

0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快来分享一下吧。
研读古诗
古道西风的苍凉
一鹤排云的豪气
0
山行
杜牧
0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0
自由朗读《山行》: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整体感知
0
读好诗歌的节奏。
整体感知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0

jìng
学习生字
小路。

不正。
xié
石径斜
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0

学习生字
因为。

产生,生出。


晚秋。
比的意思。
0
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研读古诗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深秋时节的山
被霜打过的枫叶
0
研读古诗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小组同学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0
研读古诗
抓字眼,晓诗意。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0
研读古诗
抓字眼,晓诗意。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0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
研读古诗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景
近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辽阔深远
秋比春美
0
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研读古诗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对比,比喻新意
喜秋,情感独特
诗意,富有哲理
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0
读认生字




宝盖儿宽,
三横紧凑,
撇捺要舒展。
左窄右宽。
左矮右高。
上部盖下
下部等宽。

0
赠刘景文
0
认识诗人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0

感知古诗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0
0
掌握生字
小组合作











yóu ào jú
0
入诗境,悟诗情。
品读美景
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荷叶
残菊

黄橙
绿橘
0
赠刘景文
感悟深情
赞美美景,歌颂收获,勉励刘景文奋发有为。
为什么要赠刘景文?

0
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读诗明理
“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
菊残犹有傲霜枝。

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总结提升
秋天多美好!
寻找诗意的秋天吧!
0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0
导入新课
夜书所见
说一说看到的景象。
夜晚。
书写。
看见。
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
0
认识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0
自由朗读《夜书所见》: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初读感知
0
读好诗歌的节奏。
研读古诗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新起点
  • 文件大小20.25 MB
  • 时间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