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缘堂随笔》读后感(一)
读《缘缘堂随笔》有感一
《缘缘堂随笔》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丰子恺先生的三个燕儿似的孩子了。在他们身上,丰子恺先生将自己的期望寄予,把自己的羡慕奉上。只因为,孩子们是将全身心的全部全全公开的的真人,这点我,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
对于《缘缘堂随笔》,我也不知从何说起,它带我更深入的去探索了丰子恺先生,从富有情趣,到简单深沉。看着,想着。慢慢的,感触深了,便记了下来,有了下文。
“渐”――造物主改变人心的可怕力量
之所以从“渐”开始说起,原因,也没什么原因。只觉这很神奇。就像一位算命先生正帮你算卦一般。一字,一句,竟是如此的触动你的内心,与你共鸣。
我从未有过像丰子恺先生如此深邃的思索,对“渐”的想法,也是从这篇文章开始。
于我,“渐”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像一辆开的极其缓慢而平稳的列车,让人竟不察觉它的移动。又似一种魔法,轻易地改变一个人,又丝毫不引人注意。这就是它的可怕,可怕到它从未离开过你,但你却从未发觉。像赤裸裸的的喉颈暴露在锋利的刀子底下,却不觉危机。
其实每个人,都是“渐”的受益者。“人之能看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是“渐”抚平了我们的伤疤,甚至让我们淡忘了疼痛。这或许不错,让我们走出困境,重新面对生活。在我,“渐”最可怕的是改变了一个人的思想,或正确,亦或是错误。我的老师曾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便是一个人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若是空洞的,那么便只是行尸走肉罢了。试想一下,当你内心的纯净与天真,正被世俗的眼光所淹没,而你,却仍乐此不疲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啊。
“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段时间;对于百年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汪汪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起初,我无法感知其妙。对于时间的悟性?无法胜任百年寿命?反复琢磨,这是作者对社会上大多人的批判。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
读到这儿,我的耳畔,响起一个声音。
“丰子恺先生就是这样的人罢。”
每个人都会被“渐”所改变,而丰子恺先生,则是义无反顾地保留着最真实的自己。先生所具有的那一番情趣,是无论如何也模仿不了的。那种天真孩童的纯净,毫无保留地在他的漫画,文章中显现。
那童趣与真实,我想,是“渐”也无法抹去的罢。
回忆――支撑起那颗童心的精神力量
我曾不止一次的以为,先生之所以能保留着如此童趣,该是幼时有不同于常人的遭遇,和常人所不及的乐趣罢。
可我就这样翻着这书,想要找到那些常人所不及的乐趣,直到末页,也未能发现。可就是简简单单的养蚕、吃蟹、钓鱼、寄宿生活,真的能给先生带来这般触动?
或许同样的一件事,对于不同的人,倒也就不同了。正因为是先生,也就成了大趣事了。“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乐事。”阅读至此,我也不禁回想,回想起我也曾是如此啊。每逢外出游玩,一遇到溪上的汀步,必要走上去,往返数次,才肯罢休。还曾上演过摔下河去的闹剧。现在想想,也仍有一番滋味。可作者写此文时,也必定已是个大人,在回忆时,竟不觉些许幼稚。这再简单不过的儿时游戏,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