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本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2)使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展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本单元训练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本单元训练难点:
(1)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总课时: 7课时
分课时: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
第3课时: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第4课时: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5课时: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第6课时:关于0的运算
第7课时:第一单元复习
课题四则运算共六课时
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热爱体育运动的教育,骑自行车运动。
知识与技能
学会概括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学生能够自己提出类似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逆运算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本中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你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猜想后简单回馈
交流后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互动新授
(1)教学加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
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
交流后明确: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并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第(2)(3)题都是分别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理解了加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谁能来说一说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汇报;加法各部分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和=加数+加数(板书)
知道和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关系式是: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减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汇报:减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板书)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求减数是:减数=被减数-差(板书)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是:被减数=减数+差(板书)
师:通过刚才几个算式的比较,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并引导学生理解逆运算中的“逆”的意思。
三、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练习:做一做第一题
板书设计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