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春》知识点
在阅读理解中要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上语文《春》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语文《春》知识点
在阅读理解中要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上语文《春》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语文《春》知识点
一、作者
朱自清(18101——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 的 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文本研读
第一部分(1) 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
第二部分(2-7) 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这样写是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7、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七年级上语文《春》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