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gb50011-2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9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GB50011-2001
第1章 总那么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fE--各种材料强度(含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标准值和抗震设计值;
[θ]--楼层位移角限值。
几何参数
A--构件截面面积;
As--钢筋截面面积;
B--结构总宽度;
H--结构总高度、柱高度;
L--结构(单元)总长度;
a--距离;
as、a's--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边缘的最小距离;
b--构件截面宽度;
d--土层深度或厚度,钢筋直径;
h--计算楼层层高,构件截面高度;
ι--构件长度或跨度;
t--抗震墙厚度、楼板厚度。
计算系数
α--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α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αvmax--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γG、γE、γw--作用分项系数;
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ζ--计算系数;
η--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的增大或调整系数;
λ--构件长细比,比例系数;
ζy--结构(构件)屈服强度系数;
ρ--配筋率,比率;
φ--构件受压稳定系数;
ψ--组合值系数,影响系数。
其他
T--结构自振周期;
N--贯入锤击数;
IlE--地震时地基的液化指数;
Xji--位移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x方向的相对位移);
Yji--位移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y方向相对位移);
n--总数,如楼层数、质点数、钢筋根数、跨数等;
ν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Φji--转角振型坐标(i振型i质点的转角方向相对位移)。
第3章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平安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根底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标准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地震影响
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应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和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9
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值

()g
()g

注: g为重力加速度。
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本标准的设计地震共分为三组。对II类场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设计特征周期,

最新gb50011-2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果冻
  • 文件大小378 KB
  • 时间2022-07-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