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
杨绛
学习目标
,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
。
,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预习与交流
塌(tā)败取缔(dì)
伛(yǔ) 翳(yì)
骷髅(kū lóu) 绷(bēng)
滞(zhì)笨愧怍(zuò)
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凑合:将就。
伛:弯(腰)曲(背)。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杨绛,本名杨季康,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钱钟书夫人。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作者简介
“我们仨(sā) ”
杨绛与钱钟书
钱钟书夫妇和女儿钱媛
文章作于1984年,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写作背景
课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请你把它们找出来。
课文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职业生活缺陷、居住条件等情况。
下面三段则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险。
后面几个段落是最后一个片断,写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整体感知
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苦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老实厚道、心地善良、
知恩必报的好人。
善
8.《老王》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