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件缺陷预防及改善措施
王健
内容简介:简单介绍了塑料的概念性质。
重点分析了塑料产品常见的十二种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在塑料件设计,模具设计及注塑成型工艺全过程中提出了相应的解 决方案。
引言
塑料的基本概念:塑料是指 m,相邻壁厚变化不宜超过20%。当壁厚必须不均匀时,应 平缓的斜面过渡,避免突变;有加强筋的地方 应尽可能地减少加 强肋、凸柱等地方的壁厚。
同时在尖角处特别需要注意。在转角处应该有适当的圆角,这 样可以避免应力集中;除特殊要求外,所有内转角尽可能设计成圆角 过渡。
圆角半径R为塑料件壁厚的1/4〜1/3, —般R$。 设计圆角有如下优点:
(a) 避免应力集中,提高塑件强度;
(b)改善注塑时熔体在型腔中的流动性,有利于充满型腔;
( c ) 便于脱模,有利于模具制造,并能提高模具的强度和寿命。
(三)外部环境引起的裂纹 化学药品、吸潮引起的水降解,以及再生料的过多使用都会使物性劣 化,产生裂纹。
二、气泡 根据气泡的产生原因,解决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制品壁厚较大时,其外表面冷却速度比中心部的快,因此 随着冷却的进行,中心部位的树脂一边收缩一边向表面扩张,使中心 部位产生充填不足,这种情况被称为真空气泡。 其解决方法主要有:
根据壁厚,确定合理的浇口,浇道尺寸。一般浇口高度应为制品
壁厚的 50%〜60%。
至浇口封合为止,留有一定的补充注射料。
注射时间应较浇口封合时间略长。
降低注射速度,提高注射压力,
采用熔融粘度等级高的材料。
2)由于挥发性气体的产生而造成的气泡,解决的方法主要有:
a. 充分进行预干燥。
b. 降低树脂温度,避免产生分解气体。
3)流动性差造成的气泡,可通过提高树脂及模具的温度、提高 注射速度予以解决。
三、白化
白化现象最主要发生在 ABS 树脂制品的推出部分,脱模效果不佳 是其主要原因。可采用降低注射压力,加大脱模斜度,增加推杆的数 量或面积,减小模具表面粗糙度值等方法改善,当然,喷脱模剂也是 一种方法,但应注意不要对后续工序,如烫印、涂装等产生不良影响。
四、溢边
流动性: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能够充满模具型腔各部 分的性能。流动性差注射成型时需要较大的压力;流动性太好,容易 发生流涎和造成制件溢边
对于溢边的处理重点应主要放在模具的改善方面。而在成型条件 上,则可在降低流动性方面着手。具体地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降低注射压力。
2)降低树脂温度。
3)选用高粘度等级的材料。
4)降低模具温度。
5)研磨溢边发生的模具面。
6)采用较硬的模具钢材。
7)提高锁模力。
8)调整准确模具的结合面等部位。
9)增加模具支撑柱,以增加刚性。
10)根据不同材料确定不同排气槽的尺寸。
五、充填不足
充填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 树脂容量不足。
b. 型腔内加压不足。
树脂流动性不足。
排气效果不好。
塑料件壁厚太薄。
作为改善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长注射时间,防止由于成型周期过短,造成浇口固化前树脂逆 流而难于充满型腔。
2)提高注射速度。
3)提高模具温度。
4)提高树脂温度。
5)提高注射压力。
6) 扩大浇口尺寸。一般浇口的高度应等于制品壁厚的50%〜60%。
7) 浇口设置在制品壁厚最大处。
8) 设置排气槽或排气杆,对于较小工件更为重要。
9) 在螺杆与注射喷嘴之间留有一定的缓冲距离。
10) 选用低粘度等级的材料。
11) 加入润滑剂。
12)适当增加模型壁厚。
六、缩坑
缩坑的原因也与充填不足相同,原则上可通过过剩充填加以解 决,但却会有产生应力的危险,应在设计上注意壁厚均匀,应尽可能 地减少加强肋、凸柱等地方的壁厚。
其中加强筋设计原则:
,使支撑面易于平直。
应避免减小塑件的局部积聚。
筋的排例要顺着在型腔内的流动方向.
七、皱招及麻面
产生这种缺陷的原因在本质上与充填不足相同,只是程度不同。 因此,解决方法也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特别是对流动性较差的树脂 (如聚甲醛、PMMA树脂、聚碳酸酯及PP树脂等)更需要注意适当
增大浇口和适当的注射时间。
八、烧伤
根据由机械、模具或成型条件等不同的原因引起的烧伤,采取的 解决办法也不同。
1)机械原因,例如,由于异常条件造成料筒过热,使树脂高温 分解、烧伤后注射到制品中,或者由于料简内的喷嘴和螺杆的螺纹、 止回阀等部位造成树脂的滞流,分解变色后带入制品,在制品中带有 黑褐色的烧伤痕。此时,应清理喷嘴、螺杆及料筒。
2)模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排气不良所致。这种烧伤一般发生 在固定的
塑料件缺陷预防及改善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